论坛   通江论坛   【评论】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返回列表
查看: 10675|回复: 0

[新闻] 【评论】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复制链接]

71

主题

99

帖子

452

积分

一级士官

鸽币
85 枚
银元
268 点
最后登录
2015-6-6
发表于 2013-11-8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五论学习贯彻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新时期我省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我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破解影响文化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转制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接下来,我们要认真总结推广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切实做到导向不改、阵地不丢、活力增强。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要体现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做到文化事业发展覆盖城乡,惠及全省人民。
    总的来看,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着基层基础薄弱、城乡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我们要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贫困地区倾斜,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进一步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抓手,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我省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文化资源富集,比较优势突出,地域特色明显,古代文化、红色文化、自然文化生物遗产等,均可以培育打造成为文化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发展优势。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市场方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精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信息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要不断提高文化创作水平,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实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精心组织重大革命题材、抗震救灾题材、历史文化题材、新农村建设题材、现代生活题材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与出版,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巴蜀气派的精品力作。广大文艺工作者务必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艺术样式,不断推出反映时代特点、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提高我省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文化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当前,我省正处在推进“两个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转自《四川日报》)

官方通知: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游鸽网头条” 发送“拼车”立即找顺风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1782 | 帖子:4189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举报电话:0827-6287373
巴中市游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川网文[2019]1267-079
特约法律顾问:四川百坚律师事务所 刘东律师 158-8272-1330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2601号
川公网安备51190002040064
川网文(2019)1267-079号
Copyright © 2012-2021 0827u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