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王浩(左) 变卖雅安名山家产,举家扎根平昌县鹿鸣镇开辟产业新天地;直面困难与挫折,短短三年建成2000亩有机茶园和4条生产线的加工厂;组建专合社,管理8000余亩茶园,带领1668名茶农走上茶产业致富路。他,就是“90后”创客,平昌县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四川秦巴茗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
坚定信心 勇对困难与挫折
今年25岁的王浩,出生于雅安市名山区一个种茶世家。高中毕业后,他开始从事茶树植保工作。20岁开始从事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和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并在家乡建立了一个茶叶加工厂、一家农资公司,承包了2000余亩茶园。
2012年,平昌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作为茶苗供应商的王浩到平昌实地考察,看中了平昌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优越的发展环境。2013年初,王浩陆续变卖了老家雅安市名山区的住房和产业,带上技术团队来到鹿鸣镇。
“土地给你去栽茶,我们吃啥!”王浩计划流转土地1000亩用于建立育苗基地和栽植基地,哪知动员农民流转土地时,就遭遇当头一棒。家有粮心不慌,传统农业种植观念很难让老百姓接受不种庄稼栽茶苗。“没人愿意租房子给我们住,不少村民明确表示不愿意流转土地。”王浩说,“我一定让老百姓看到产业致富的希望。”走东家串西户,拉家常谈产业,王浩的真诚感动了村民。很快,300亩育苗基地成型。
正当王浩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意外情况又出现,扦插的茶苗成片死去。从事无性系育苗多年的王浩头一次遇到这样的麻烦事,他每天冒着酷暑蹲在育苗基地反复观察,电话请教专家,查阅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半个月终于找到病因,“从名山运来的穗条堆积时间过长,造成穗条冲烧失水枯萎致死。”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损失了30余万元。
对症下药,育苗基地里扦插的上百万株穗条冒出了嫩绿的芽叶,长势良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9月,一场狂风暴雨让他几近崩溃,育苗大棚倒塌,低洼处积水。王浩带着工人在泥水中抢修、加固大棚,在低洼地带挖深沟排水,镇村干部和附近的村民也赶来帮忙。“大雨持续了一个星期,导致30多亩茶苗绝收,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王浩说,损失虽不小,却让他看到镇村干部和周边村民的真心与热情,更加坚定茶叶产业致富的信心。
目前,办公楼待建,茶园仍需投入,王浩面临着融资难题。他说,没有过不了的坎,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年轻朝气的脸上洋溢着沉稳与自信。
创新经营 龙头引领产业发展
不理解、抵触到支持、参与,村民越来越看好茶叶产业发展前景,纷纷投身到茶园建设的热潮中。2013年底,王浩流转土地建成300亩无性系良种育苗基地、500亩优质绿茶高产示范园、150亩品种对比示范园。目前,种茶覆盖鹿鸣镇7个村,栽种面积达14900亩。
“我家5亩地全栽种了茶苗。” 当时,燕山村6社村民王勇心存顾虑,各自为阵栽茶,今后没销路去找谁买单?把一家人的幸福全押在茶树上的农户迫切希望找到解决后顾之忧的“靠山”。2014年4月,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王浩带领村民组建了平昌县农发茶叶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同时,创新入社举措,茶农可以茶园入股,收益分红。即,茶农可把自家茶园以股份形式入股合作社,入社每股1000元,每亩茶园按实测面积(含土地经营权)作价1000元入股,入社50股以上的茶农可推选为理事会成员或监事会成员,50股以下的茶农为社员。同时实行“生产、质量、种植服务、品牌、销售”“五统一”模式,主要开展新品种选育,优质茶苗繁育、销售,生态富硒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展示等业务。
“抱团取暖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王浩坦言。茶苗从移栽到投产至少要三年时间,如何弥补茶农前三年经济收入短板?茶农除了在园区务工收入外,王浩鼓励茶农在自家茶园套种玉米、黄豆、土豆等经济作物。据王浩介绍,“从第四年起以当年500斤稻谷的价钱实行保底分红。随着茶叶丰产期的到来,茶农的收入肯定不菲。”
目前,合作社注册资金600万元,吸纳茶农1668人,管理入股茶园达8000余亩。2015年,建成加工厂并安装4条茶叶生产线。当年8月30日开机生产,开始小批量采摘加工鲜叶。对于未来,王浩信心百倍:2016年春季,鹿鸣镇将有2000亩茶园投产,到2018年,鹿鸣镇将有万亩茶园全面投产,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带动辖区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品质为先 打造纵深产业链
“茶产品不愁销,如何让产品走得俏,这得在品质和营销上下功夫。”王浩说,名山产茶历史悠久,由于产品良莠不齐,在市场竞争下很容易“走下坡”。“要有好品质,先在茶叶生产源头上把好关。”在茶苗移栽和管护上,镇村干部驻点指导,王浩邀请中茶所、省茶所、农业局专家手把手地向当地茶农传授技术。同时,王浩精心培育富硒有机茶园,施用生物农药、农家肥,严格按照有机茶种植标准打造精品有机茶。目前,2000亩有机茶园已获得国家方圆集团有机转换认证,春季可有小批量有机鲜茶投产。
好产品还得有好销路。2015年4月,王浩组建了四川秦巴名蘭茶叶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研发产品和拓展市场。目前,注册了秦巴名蘭茶叶商标,研发了秦巴名蘭系列产品。同时,在成都、重庆、雅安等地开设茶产品直销店,开通“网上超市”,为2016年产品规模上市作铺垫。延伸茶叶产业链,主动对接绿茶饮料公司,开辟茶饮原材料供应市场。
“茶旅相融,既能推销茶产品,又能让茶农吃上旅游饭,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王浩有了产业新思路,借助乡村旅游大平台,走茶旅融合的双产业路。按照“基建达标、灌溉配套、园中有树、生态平衡”的标准建设茶园,实现田园变茶园,茶园变公园。2015年8月,王浩成功举办了首届茶文化节,迎来了上万游客茶园游玩赏景、采摘体验,看茶艺表演,过把手工炒茶瘾。王浩说,“茶文化节当天,茶农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但是,也存在旅游配套跟不上的不足,今后,围绕旅游“六要素”做好文章。
“产业才起步,但前景一定好。”股东之一石龙村支部罗书记说,“王浩产业经有一套,跟他走没问题。”如今,集茶苗育苗、茶叶栽植、技术推广、茶叶加工、产品销售、茶文化展示、品牌打造于一体的纵深产业链已形成,以茶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一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