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米仓道,因中途翻越米仓山而得名,是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米仓道始创于秦朝末年,兴于汉代,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驿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米仓道又称大行道、巴岭路,宋以后叫大竹路,清始称米仓道。蜀汉时期,蜀国名将张飞曾在米仓道的隘口驻兵,并大败曹军。张飞驻守阆中期间,经常往来米仓道向驻守汉中的丞相诸葛亮禀报军情。 板桥口是米仓古道(洋壁道)的重要节点,“霞染黄村起紫烟,遥望文笔上云天。回看川陜通西道,俯视金龟写字员。善济长联夸故里,将军驰骋耀家传。群峰倒影山浮水,映日荷花聚沃田。”诺水河边桥木板,二郎古庙建明朝;正文童子征南北,开国将军伟业骄。早年匯入诺水河二郎滩的小河河口处搭有木板桥,一步跨过,故名板桥口,是通(江)汉(中)古道营运的必经之地,有“马过板桥蹄雷鼓,鸡啄铜盆嘴打锣”的真实写照。地处东经1078′,北纬3214′,海拔475米,位于 通江县城西北54公里处。 二郎庙古村落始建于明正统元年前期,古村古街依山傍水,座落于通江县诺水河畔,物産丰富,市场繁荣,历来是米仓古道要衝,商贾云集之地,渡口码头,历史屯兵集粮的重镇。清代名人李善济故里、开国将军何正文故乡、黄花岗72烈士刘安明故居座落于此。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政通人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多处,有国家级文物2处(红军石刻标语群)、省级文物2处(二郎庙、“天柱中原”石刻)、市级文物3处、县级文物5处,经历代政府、人民的精心呵护,均保存完好。 二郎庙,位于板桥口乡政府驻地黄村坪前沿,黄村坪整个地势酷似“金龟扑河”,龟头翘首诺江,前脚直踏河滩,左有龙水侧流,右有白河直下,后有观音凈水。二郎庙就矗立在龟颈正中。隔江仰望,大庙背山面水,临江而立,廊牙刁啄,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展翅欲飞,是通江县的重要名胜古迹,是大巴山民的佛教胜地,是米仓古道的历史重镇。 历史记载,明正统元年前,板桥古镇突遭特大山洪灾害。刹那间,雷电交加,天昏地暗,暴雨倾盆,山崩地裂,风急浪卷,房屋倒塌,街道淹没,人畜死伤无数,乡民流离失所,到处“鬼哭狼嚎”。民间甚传:“蛟走龟离,大祸临头”。为驱恶避邪,求神庇祐,地方乡绅们提议:“镇龟锁蛟,须建大庙”。于是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举乡之力,三年竣工,建成庙宇一座。同时,在龟背建立“文昌宫”,以助天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民间疾苦,感动上苍。据説,杨、李二郎大发慈悲,杨戬在龟尾赐“文笔山”一座,以锁龟行;李冰父子在龟边赐“七级宝塔”一尊,以镇河妖。从此,水旱从无,百姓无虞。 大庙竣工,当定何名?在民间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堰流溪李氏为当地名门,坚持立李冰父子像,意在纪念“惠民大帝”治水之功,以求风调雨顺;黄村坪杨氏为当地旺族,主张竖杨戬像,目的是杨“显圣大帝”赶山之德,祈愿国泰民安。两强相争,相持不下,地方调解,不得其果。便诉诸县衙,时任通江县令刘升开堂断案,待察明双方争执焦点后,在高堂大喊一声:“李、杨两姓都不争,此庙既不姓李来也不姓杨,就叫二郎庙吧”!从此,一锤定音,故庙中合立二郎神像,“二郎庙”因此得名。 二郎庙古街长达1公里,佔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是目前 巴中市保存最具完好的千年古村落;古街内所有民居住房以吊脚楼为主、邱家嘴四合院、刘家营四合院、张家文化大院等,依河谷而立,纯穿木瓦结构;民居楼阁雕梁画栋,构造精美,栩栩如生,街道及所有民房基础纯属明、清年代青石铺垫,石刻工艺精美。经历史考证,以古碑为证,此村落是中国银耳的发祥地,古镇麻花,口感香脆,名扬米仓古道;银耳羹汤,曾是慈禧钦点玉宴;刘家营狮子队,始建于1928年;百年根雕艺术,传承至今,曾在巴中市、通江县展出,多次获奖。1952年至1987年,二郎庙是板桥口乡政府驻地,即二郎庙古村落遗址,今天的板桥口老街。 二郎庙古村落,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村庄佔地100亩,有居民568户,户籍人口3000人,常住人口1872人,集体年收入50万元。2014年,村民每人平均纯收入6799元,以商贸、饮食服务、加工业为主,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古村落。
(文/金瑞荣)来源:中国视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