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摘 要:通过对祥子市民化前后性格对比,及对祥子三起三落遭遇的分析,剖析祥子被异化的过程及悲剧形成的原因。当祥子原来固有的社会价值体系被现实打破,新的价值观念形成的同时,他逐步完成了从“人”到“非人”的演变,被异化成了一个没有感情,没有理想的存在,他是社会病态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关键词:遭遇,悲剧,祥子,异化,市民化 异化一词最早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升到哲学高度。黑格尔用以说明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对立,提了人的异化。自此,异化问题逐步从经济、政治领域扩展到道德、心理、病理科学、技术等领域转入思想领域,也被不少学者运用到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作家创作及作品的解析中。同时,赋予异化作品新的思想内涵和特殊的意义。 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异化小说,农村传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落后的自然经济造就了祥子美好的性格:勤劳朴质,忠贞淳厚,理想远大。然而,就是在这个封闭的环境中,祥子的性格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保守,要强,狭隘,好面子,小农意识严重。正是这样的双重性格和以后逐步的市民化过程使得祥子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损人利己的社会病态的产儿,他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城市和乡村文化的差异,及主人公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悲惨境遇,渗透着乡村文化并保留原有思想价值的祥子,在北京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由执着向上逐步走向堕落和价值体系的崩溃。乡村与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加快了祥子的异化,所以说:祥子的异化是以自身性格缺陷为基础,现实遭遇为动力的结果。 一:祥子异化之根本——性格缺陷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年代,在那个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封闭的社会,与世无争的陶渊明《桃花源记》般的无权无欲之争的时代氛围赋予了祥子美好的品质:善良,朴质,勤劳,淳厚而又理想远大,这样的性格却也夹杂着好胜、要强、好面子……因此,这个诚实的农民在战乱和灾荒的打压下终于破产了,失去父母和土地后终于决定要去城里打拼。 进城以后,他依旧以原本固有的狭隘的乡村价值观念评判一切,依旧以原有的生活方式“自由地”活着,正如老舍所说:“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1】,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喧嚣的城市,祥子依旧按照以前的生活方式,我行我素,勤勤恳恳,像阿Q一样“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2】,不合群,孤独地生活着。 然而,这时的祥子却是有梦想有追求的祥子,他总是带着“梦想”幻想做一个“自由的洋车夫”【1】,于是他凭着自己的力气拉车挣钱,指望能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价值取向一点儿也没有改变,总是一味地“执着”于买车。在本质上无论他自己多么努力,始终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这座城市、认同这个城市及被这个城市所承认。所有的一切都按部就班,唯一改变的只有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以及他那逝去了的青春年华。 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北京,祥子带着乡村小伙的那份青涩和一份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带着性格中的美好品质和那份倔强只身一人独创世界,自然是希望能在北京有个扎根立足的地方。可就是他性格中的种种缺陷,造成了祥子最终无可挽回的悲剧。假如只是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里,祥子自然会生活得很好,他性格中的致命缺陷自然是不会得以发展。而到了城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小社会中,祥子性格中的缺陷得以放大,放大无数倍,像一颗引爆的核弹,一发不可收拾。这也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祥子异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这样的市民化过程中,祥子性格中美好的一面逐渐被泯灭,他变成了走兽····· 二:祥子异化之导火线——悲剧性的社会现实 假如祥子一辈子呆在乡村,娶妻生子,过过小日子,或许不会被异化,而且很可能生活得很幸福。但是祥子是无奈才进入城市的,也可以这样说,祥子是不情愿或者是说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进入城市开始了他的市民化过程。正常的市民化过程就像是搬家一样,各种条件都比较成熟或者是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而祥子的这一过程则恰好相反,这必然造成祥子与市民社会文化价值趋向的冲突。正如学者所言:“小说塑造的祥子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由破产农民变为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典型是一个完整的文化心理建构系统,它是由纵向历史隐性因素和横向时代投影的显性因素整合而成的综合交叉而成的主题构建。”【3】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缓慢推进的过程,最终也是由于祥子性格的孤僻,社会地位的低下,家庭生活的压抑和理想追求的破灭,导致祥子既非市民又非农民而异化为“走兽”的悲剧。 贯穿全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的事件便是买车,祥子自始至终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从租车到存钱买车被大兵抢了去,到后来攒钱买车又被孙侦探敲诈,再到后来虎妞难产而死,却又不得不卖车安葬虎妞。历经三起三落,祥子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尤其是和虎妞的结合,“同虎妞结合的家却不是祥子所希冀的温馨的港湾,在这个家中,祥子始终处在一种尴尬的被动地位,他所尊奉的男尊女卑观念被虎妞现实的种种经济原则所轰毁”【4】这个又老又丑,凶狠笨拙的强势的女人彻底打击了祥子的人生。最后,当曾经拥有的洋车、女人、金钱都化为灰烬的时候,原本纯洁善良的祥子只能变得邋遢,不思进取,不顾一切道德理念,损人利己。渐渐地消逝了性格中一切原本美好的东西,走向了异化。 刚入城市的祥子,即便是在攒钱买车最艰难的时刻,他依旧会买馒头给冬日里冻得半死的老车夫。而后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 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 态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1】这些人格的异化最终吞噬了祥子的灵魂。 三:二者结合才是最全的异化原因 分析祥子的异化,假如只单单从其性格缺陷或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入手,那么我们的认识就未免太过肤浅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读者分析文学作品和人物形象依然适用。杨友今先生就曾说:“无论是在怎样恶毒的环境中都会豪不犹豫地选择效忠自己的信仰,效忠自己的祖国”【5】。对于祥子,假如他也有这样的气节,那么他性格中的缺陷(假如只在乡村)永远也不会扩大成为其致命弱点的;只有社会现实的异化而没有最初的性格基础,这样的异化也是不会存在的。故此,祥子的异化可以说是以自身性格缺陷为基础,现实遭遇为动力的结果。 老舍这样写异化其实是为了提升作品的思想内涵。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老舍赋予祥子异化不仅仅是写个人性格缺陷的悲剧,,从更深的角度来看,是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抨击,批判市民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劣根性。使得作品更好地体现和突出小说主题。 参考文献:[1] 老 舍《骆驼祥子》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2] 鲁 迅《阿Q正传》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出版 [3] 李 策《祥子悲剧的多棱视角》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1994年出版 [4] 陈秀平《老舍的悲剧创作论》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5] 杨友今《末朝顶梁柱》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