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近日,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对巴中市农村宴席风进行专项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办宴席的名目繁多,导致农村“人情”消费增多。造成资源浪费,也败坏了风气。 逢事必办农村“人情”消费惊人
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先后在南江、恩阳、平昌、巴州区等部分乡村调查发现,近年来农村办宴席的名目层出不穷,村民“人情”支出惊人。
农村常见酒宴 婚、丧、嫁、娶 居然还有奇葩酒宴 满月酒、周年酒(家里亲人去世,每满一周年所办的酒席)、生日酒、升学酒、兵酒、房子酒、碑酒(为逝去的先辈修墓碑所办的酒席)、谢师酒、开业(落成)酒等酒席。有的村民做一副棺材、修一口鱼塘、学习养鸭(鸡)、阉割猪(俗称“膳猪”)等也要办酒。还有村民办“飞酒”和“假酒”。“飞酒”就是指外地购房本地办酒席;“假酒”就是指虚拟名义办酒席。 村民办酒宴案例 南江一村民家2014年办了6次酒席,分别是子女的结婚酒、满月酒、升学酒、房子酒、生日酒。调查显示,除了类似这种“逢事必办”的情况,还有村民家一事多办,如修建一层楼房办一次房子酒,几年后加修一层,再办一次酒。 调查结果 自2012年以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人情”消费呈逐年攀升的趋势。2014年,农村居民户均“走人户”22.6次,户均“人情”支出4900多元,占到户均纯收入的近20%。平昌县一村民全年“走人户”达90次,当年“人情”支出20000多元。
“送出去就想收回来”恶性循环败坏风气
在一些地方流传着“三年不办(酒),就要亏多半”的顺口溜。为把送出去的礼金回收回来,一些村民想方设法办酒席,导致操办酒席陷入恶性循环,且愈演愈烈。 调查显示,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攀比心理增强,席桌标准越来越高,菜品样数增多,剩菜也增多,铺张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食物中毒等安全隐患增多。
超出正常范围的“人情风”,让广大村民深恶痛绝,但由于缺乏监管、规范、制止,最后形成“你办、我办、大家办”,败坏社会风气。
建议制订村规民约从源头上制止“宴席风”
调查显示,目前在没有法律和政策对农村宴席进行强制规范的情况下,通过完善村规民约进行规范和倡导不失为优先选项。就是采取“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等方式,把制止滥办“酒席”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通过村规民约倡导和约束哪些“酒席”可以办、哪些“酒席”不能办,来达到遏制滥办“酒席”的目的。
同时,可以思考统筹“人情”事项,从措施上约束和倡导,建议由村委会出面牵头成立“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的民间组织,专门负责统筹本村村民办理红白喜事的相关事宜,由理事会牵头成立“家政服务队”统一办理全村各户的“酒席”,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遏制相互攀比、随意办酒的风气,并节约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