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平昌论坛   80/90后新困境:比在大城市奋斗更难接受的,是父母在家独自变老
返回列表
查看: 10834|回复: 0

[新闻] 80/90后新困境:比在大城市奋斗更难接受的,是父母在家独自变老

[复制链接]

309

主题

2177

帖子

6556

积分

少尉

鸽币
280 枚
银元
4099 点
最后登录
2024-10-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

俩儿子一个上清华、一个上人大

但他们的最后还是进了养老院

李老今年70岁,老伴儿68岁。

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李老的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并取得了高学历,如今都在北京定居。

李老和他老伴儿的空巢生活过了将近10年了。

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他们老两口安度晚年。那段时间,他们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越来越感受到垂暮生命的重荷。

李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儿患有严重的高血压。

他们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性,而且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

2017年年初,李老的心脏病突发,幸亏邻居帮忙,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车。前脚刚被送进医院,留在家的老伴儿就躺在了地板上。等到第二天,邻居发现了她,喊来120,接着老伴儿也被送进了医院。

他们不是没想过去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

以他们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们增添太多负担。

两个孩子都在北京买了房子,都是150平方米左右,按说也够住下李老和老伴儿了,但孩子们都不主动开口请他们去住。

他们好不容易在北京立了足,过着还算体面的“小康”日子,做父母的也不忍心扰乱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成功的心理抹上一道阴影。

现在看来,对于暮年生活,李老和老伴儿都太过乐观了。

当年,他们退休的时候想着,自己老了绝不拖累孩子们。

起初,因为彼此无扰,他们和孩子们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

但是,他们没有料到,自己的身体会垮得这么快。

上次突发的身体危机,让李老和老伴产生了一个共识:住院两个人必须一同去。至少最终的那个时刻,会是双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彼此看得见对方,一同闭上眼睛。

在医院里,他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决定——住进养老院去。

去养老院,应该是他和老伴儿的最后一站了。

也许真的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

离开家时,李老和老伴儿仔细想了想,要从这个家带走的,好像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

除了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唯一值得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了。

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

2

有一个瞬间

才突然发现,父母已经老了

这是前几天人民日报发的一篇文章。

朋友W把文章发给我看,同时附了一句话:

看来是真的老了,看了莫名的心塞。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感慨万千。

十多年前,他从农村老家考出来,一路奋斗至今,终于在大城市里立住脚跟,可因为父母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爱人也很难接受年迈且来自农村的父母。

他的父母至今仍然生活在老家的山上。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他们重新修了一栋房子,偶尔回去看看。

他把父母带到大城市里,陪着他们逛公园,一路上爱人都在不停催促他们跟上来。

他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赶集,父母催他跟着走的场景.

谭哥说:就那一个瞬间,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的父母已经老了。

过年时,我另外一个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个事儿。

那几天,她父亲突然住院,她基本都待在医院里陪护。

同一个病房有一对八九十岁的老人。老爷爷生病了,老奶奶照顾他。

一看都是知识分子,家庭条件不错。

据老人讲,他们有一儿一女,而且都十分优秀,很早就出国了,在美国读完常青藤大学后,全家定居国外。

这么多年过去,也没回来几次,他们连孩子们的样子都有点记不清了,更别说生病时在身边了。

同学说,她爸听完后默默嘟哝了一句:幸好女儿没那么优秀,现在还能守在身边。

3

老龄化

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管是李老和他老伴,还是我同学在医院里碰到的老夫妻。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现在有个特别残忍的说法,叫 “丧子/女“式养老。

中国人传统的“养子防老”,在当代社会的巨大流动性面前,已经几乎完全崩塌。

当许多在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抱怨梦想还未实现的同时。

他们的父母,已经默默的在家乡迈入了老年。

甚至,许多年轻的90后还没有意识到,就在他们马不停蹄地奔向30岁时,他们的父母也在悄悄地办着退休手续。

煽情之外,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背后的问题之巨,世界上绝无仅有。

1999年,中国60岁以上占比10%,到2017年底提高到了17.4%。

根据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目前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已接近2400万,占整个老龄人口的11%;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

与欧洲、日本等老龄化同样严重的国家相比,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

而可怕的是,不管是老人自己、还是我们甚或是整个社会,都还没有做好准备。

我们的父辈多数是从共和国一穷二白的时代走过来,大部分都不可能像文章开头的李老夫妇那样拥有充裕的退休金和完善的医疗保障。

尤其是身处农村的老人,他们不仅面临孩子不在身边的空巢养老,还面临更为可怕的未富先老。

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制度,是用现在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集体供养现在的老人。

以前我国有人口红利,根本不愁年轻人不够,所以养老金不仅能正常运转,而且还结余多。

一直到2014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第一次出现了赤字。

到了2016年,养老金亏空已高达5086亿元,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

接下来的2017年,仅一年时间中国就增加了一千多万60岁以上老人,假设平均每人发2万元养老金,那就是新增2000亿人民币养老金要发出去。这已经是2017年腾讯+阿里+华为的净利润之和了。

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统计,2014年全国城市老年人平均收入23930,是2000年的3.24倍;农村老年人平均收入7621元,是2000年的4.62倍。

与此同时,全社会的财富(GDP)相较于2000年翻了近10倍,这也意味着老年人的实际收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稀释了。

更何况,一年几千元的收入,即使在农村,也根本不够花。而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和新农合等覆盖面和保障面并未达到预期。

许多留在农村的老人生病了,为了省钱,往往并不告诉子女,而是自己买点药对付。

我们看新闻,超市食用油打折,会引来几千老年人排几小时队,我们往往无法理解,就几十元至于这样么?

其实如果你现在每个月的收入降到老人们养老金的水平,同时你的身体也已经老去,你也有很大概率会这么做。

4

在大城市里奋斗,

前进的每一步都痛不欲生,但退一步很可能会抱憾终身

有时候,我甚至不敢去想到我们老的时候会怎么办。

假如科技和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飞越,以现在的人口生育率,当我们老了,那时候的年轻人很可能已经没办法养活我们这群老人了。

我们现在抱怨大妈大爷们老了还跳广场舞,到我们那一代,很可能连广场舞都跳不成了。

这个趋势不改变,总有一天我们会等来这样的文章:

《第一批八零后、九零后已开始工作到老死》。

就因为这样存在这样的可能,所以我们许多人对未来充满焦虑。

我们生怕自己会像父辈一样“未富先老”,辛苦一辈子,到老了还要为养老金发愁。

我们更希望能趁着年轻,尽量再往上爬几个台阶,再实现更多的财富积累,用今天的付出,去换取明天可能的轻松。

所有人都告诉你,大城市更适合奋斗。

所以,我们背井离乡,来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乃至武汉、成都、重庆……

在光鲜亮丽、灯火辉煌后,用尽全力来拼搏。

以至于,很多时候都忽略了独自在家乡慢慢衰老的父母。

我们以为父母可以一直照顾自己,但其实父母比你想象中还要老的快。

我们一直躲在他们的屋檐下避雨,如今自己已经到了要成为屋檐的时候了。

却离家万里,自顾不及。

总有一天,我们需要面对这个被许多人有意无意忽略了的问题:

你在大城市打拼,留在老家的父母怎么办?

说实话,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在现阶段是没办法完全解决的。

离开或者留下,无论站在谁的角度,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

在大城市里奋斗,前进的每一步都痛不欲生,但退一步很可能会抱憾终身。

而即使,有一天你奋斗成功了。

也需要父母的身体能等着你去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毕竟在我和周边人的身上,已经有太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情故事了。

5

影响对父母关心的,

不是相隔千山万水,而是你有没有那份心

在我看来,你在大城市打拼、父母留在老家的问题虽然没办法完全解决,却有相对最优解。

那就是在你现有条件下,尽量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和精神上的陪伴。

这世界上很难有财务的绝对自由,但却有相对自由。

你在大城市里挣的工资相对于大城市的房价而言,可能并不高,但相对于老家的物价却肯定不算低。

你之所以留在大城市,是因为大城市里机会多、工作好找、收入更高,在这里能让你挣到比在老家更多的钱。

所以,用你在大城市里挣得钱,为你父母在老家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

要远好于你回到老家,却还要父母帮你操心经济问题。

比如我一个在香港工作的朋友,每个月工资两三万港币,在香港就是普通收入,离在香港买房差了十万八千里。

但他用一两年的工资,就可以回老家为父母在县城里买个小两居,让他们安度晚年。

这种经济收入上的不平衡,我称之为“城乡剪刀差”。

利用好了这种剪刀差,可以很好地为父母在老家提供更优越的生活,免去自己的后顾之忧。比如:

1. 如果可以,最好能在老家为父母买一套/新盖一个房子。

2. 记得为父母购买社会保险。

3. 开始带父母每年去做一次全身体检。

4. 有条件时最好能安排父母每年来城里住一阵。

……

说完了物质上的保障,我们再来说精神上的陪伴。

这也是让许多人最终放弃大城市里的工作,回到老家的根本原因。

但我想说的是,不要把在城里打拼和对父母的陪伴割裂开来。

你真的以为,你在城市里工作,千山万水,就没办法陪伴父母?

很多人和父母住在一起,才真的是互相嫌弃,哪有什么陪伴可言。

陪伴除了共同生活,更重要的应该是“相互交流”。

有些人从大城市回到老家,一下子放松下来,每天忙着游山玩水、和同学聚会,或者回到家匆匆吃完饭,就逛淘宝、玩游戏去了,一天也懒得跟父母说两句。

这真的不叫陪伴。

甚至有些人,因为和父母住在一起,受不了父母对其个人生活的管控,更受不了父母唠叨,整天整天不回家。

这样的陪伴有何意义?

人老了,没人说话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你可以没事多跟父母打打电话聊聊视频,除了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最近又有什么计划,想些什么问题,聊聊老家都发生了什么事,这才是在做交流。

除此外,更要珍惜难得的相处机会,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就不要自己玩自己的手机,不要只顾着聊自己的事儿,更不要嫌父母唠叨,你得让他们感到,你是在用心地和他们沟通,在倾听他们的声音。

而以上这些,都跟你在不在大城市打拼没有太大关系。

古人之所以说“父母在不远游”,是因为那时候的交通的交流方式太落后。

出个省要走一两个星期,寄封信要寄一个多月,这种条件下,你想跟父母交流沟通也做不到。

但现在我们的交通交流方式如此先进,真有急事坐飞机回趟家也就是半天时间。智能手机、视频、微信、QQ等更可以让你和父母实时进行沟通。

这种情况下,影响你对父母关心的不是你们之间隔着的千山万水,而是你有没有那份心。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一看华为教父任正非的一篇文章《我的父亲母亲》,感人至深。

他在深圳创业,一手创立了华为这家举世瞩目的世界500强企业。

他的父母在云南老家,但他却一直未能很好地照顾他们,

父亲去世后,他母亲在独自一人居住,在有一次去菜市场买菜时出了车祸,当场身亡。

任正非甚至没有来得及见到老母亲最后一面,留下终身遗憾。

在文中他写道:回顾我自己已走过的历史,扪心自问,我一生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事业与员工,无愧于朋友,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残酷。

所以,希望在外奋斗的年轻人,心里一定要装着父母。

说来说去,我们努力了这么多,最大的目的之一就是: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也不要对父母留下愧疚。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2860135184 2019-2-3 20:19 点赞 +1
路漫漫 2019-2-3 08:13 点赞 +1
当你 2019-2-3 01:06 点赞 +1
健康是福啊 2019-2-2 13:38 点赞 +1
猎心人 2019-2-2 11:04 点赞 +1
楠坪 2019-2-2 10:58 点赞 +1

官方通知: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游鸽网头条” 发送“拼车”立即找顺风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9754 | 帖子:5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举报电话:0827-6287373
巴中市游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川网文[2019]1267-079
特约法律顾问:四川百坚律师事务所 刘东律师 158-8272-1330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2601号
川公网安备51190002040064
川网文(2019)1267-079号
Copyright © 2012-2021 0827u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