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平昌论坛   【组图】何华:喜欢对社会不平“拔刀相助”的文学“刀客”
返回列表
查看: 7700|回复: 0

[新闻] 【组图】何华:喜欢对社会不平“拔刀相助”的文学“刀客”

[复制链接]

6

主题

11

帖子

43

积分

县城贫民

关中刀客

鸽币
6 枚
银元
26 点
最后登录
2017-4-11
发表于 2014-9-28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来源:南方网 作者:曾妍虹 评论 0条[查看评论] 手机看新闻  网址:http://www.oeeee.com/a/20110922/1017532.html
第026期
诗人作家之何华

何华,当代诗人、作家,四川平昌县镇龙人,现居广东惠州。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丰湖诗社社员。本文是《南方都市报》对何华的一篇专访。

曾醉心于读书而摔倒在田沟里,也曾为了读书而“凿壁偷光”;
曾与一帮文学哥们混迹于北京,也曾对惠州发展发表《惠州之殇》;
他是一个悲观者,也是一个乐观者;
他是一个对社会、对人生有人文关怀的人;
他就是何华,一个骨子里的文学青年。
档案
何华,男,生于“文革”期间,属猴,摩羯座。
做过记者,现供职于国内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从事管理、宣传和策划工作。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全国报刊、杂志、网站发表各类文章近200万字。
素描
他是一个文学“刀客”
文学青年在记者的印象中,更多是一种私人特质,一种满足自身求索的爱好,也比较温和。
而在何华的博客里,体现的却是一种文学公众性。“《「评论」叶挺将军祖坟被破坏的背后》祖坟将挖,官商何激?”:“无‘洞’的高尔夫球场谁之过?”:“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反思”等博文,却是何华用笔触去对这个社会理性的关怀。
何华自诩“关中刀客”,他的文章如同一把刀,对社会“假丑恶”毫不留情。
他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全国报刊、杂志、网站发表各类文章近200万字。如今依旧保持着每年百万字的文章规模。
还未见到何华之前,看他的文章,会误以为他应该有如鲁迅般“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脸部沟壑,和“冲冠”的眼眉。
而走近何华,却发现他是个身材有点胖硕,满脸喜感的人。
接着,何华侃侃而谈,他的人生,他的文学梦。自1988年第一次投稿,见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以来,他从未停止对文学的追求。
他怀揣梦想,辞去教师的工作,说服父老,到外面的世界践行。他睡过工地,睡过草坪,后来做过记者,也到企业工作。
他对社会不公“拔刀仗言”,也对家乡低声吟唱。
无论这个世界怎么改变,何华始终是他自己,坚持自己的文学梦想30年,也守望他的文学梦想30年。
脸谱
第一篇文章发表,哭得像个小孩
或许自古巴蜀多文人,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喝酒必吟诗”是何华多年同事对他的印象。难不成,何华,这一川人,竟也沿袭了两位伟人的文学理想气息?
嗯,这个文学梦,何华做了30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何华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高尔基的《母亲》。一读,完全被书中的故事情节迷住了,花了整整三个通宵,熬红了眼睛才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何华从此便爱上文学。垃圾箱的废弃报刊,街边的小书摊都能消磨他一天的时光。鲁迅、茅盾、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的作品,稀里糊涂地摘抄了十几个练习本。
他读了托尔斯泰的《复活》,尽管当时没有一点爱情体验,就胡编乱造了一些爱情题材的小作品,还用毛笔字抄写。“至今它们都藏于废稿堆里,有时翻来竟一阵激动,”何华说。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是在1988年,经过6年的沉淀,何华第一篇散文发表了,“当时我哭了,欢喜得像个小孩子一样。”何华说道。
敢言人不敢言风花雪月
大漠无垠,一轮残日,一把刀,一个人……
这或许是何华心中的江湖,他是“关中刀客”,总是“拔刀相助”。
而“刀客”本身也不是一帆风顺。
1997年,何华来到深圳。满眼的繁华,霓虹灯闪烁,却都不属于他。深圳的草坪接待过何华,初来乍到,怀揣文学梦想,当是口袋里只有几百元,也不知道工作如何找。后来,他找到了老乡,老乡在工地上干活,他也跟着睡在那里。
不过,生活的苦难却无法消磨何华的文学信仰,也正是这种苦难,更促使他拿起笔,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进行鞭挞。
有的文人,自愿扫自家屋,而何华更愿意扫天下屋。这也难怪他自诩“关中刀客”。
敢言人不敢言风花雪月,这是“刀客”坚持。
性情
为读书而“凿壁偷光”
何华是个书痴,小时候在田边走着,读着书,太入迷了,“咕咚”翻进沟里了,满身是泥巴,回去准挨骂。
何华小的时候,书籍十分缺乏,只能向老师借书。老师规定,两天要归还。要读完,何华每每借到书都熬通宵。当时家里没有电灯,只能点煤油灯,煤油一斤3.8元。为了读书,何华还得掩饰,“凿壁偷光”,尽量不让妈妈发现。
他藏在被子里读完中外名著。“一个饥饿的毛驴/驮着一个饥饿的诗人/两个饥饿/夹在中间……黄胄先生啊/你知道吗/你的毛驴在挨揍呢……”他像一个仗义直言的刀客行走于文学的江湖。
乡间岁月,烟雨江南,走不出戴望舒的《雨巷》。那时,一卷志摩的《落叶》不知伴他度过多少个清晨和黄昏。
对话
自己就像苦行僧“十年不鸣,一朝顿悟”
南都记者:许多人都曾经有文学梦,像你这么执着,每年还有百万字产量的可不多,你骨子里是文学青年?
何华:人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梦想是对希望的寄托。我这个人有个特点,那就是认准目标,非常执着,并勇往直前。像我们这一代人,骨子里还有那么一点点文学青年的激情和冲动、痛苦和迷惘,但早已没有青春的躁动。因为,我已经人到中年。
南都记者:你的新浪微博名字叫“关中刀客”,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是不是和你的文风、骨气很像?
何华:“关中刀客”这个博名,一是我的老家靠近陕西,二是我对古代侠客很崇拜。“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愁酒一壶;两脚踏翻红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古代文人士大夫多么豪放!
起这样的名字,是希望自己像古代剑客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以我的作品里更多关注社会民生民态,喜欢对社会现象评头论足,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南都记者: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你怎么理解?
何华:文学是寂寞的事业,人生苦短,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近30年的文学经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行吟的苦行僧。大概有十年不鸣,一朝顿悟的味道。
旁观
“从容玩文,才有了如此山青水碧般的文字”
此君不为虚名所累,无须文字营生,常以文字为乐。工作之余,痴于网络,其小说《烟是我的三姨太》等文章,一经露脸,满城飙红,“何粉”蜂拥。看来,一心想抠钱者未必就能抠到钱;一心想出名者未必就能出大名。
何君是否常想:吾一巴人,本应蜀中一猴(此君属猴),今居惠民之州,妻贤子孝,工作稳定,收入不菲,心满意足,于是从容玩文,才有了如此山青水碧般的文字。 ———邓三君(作家)
(采写:南都记者曾妍虹 摄影:南都记者陈伟斌)

官方通知: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游鸽网头条” 发送“拼车”立即找顺风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9750 | 帖子:5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举报电话:0827-6287373
巴中市游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川网文[2019]1267-079
特约法律顾问:四川百坚律师事务所 刘东律师 158-8272-1330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2601号
川公网安备51190002040064
川网文(2019)1267-079号
Copyright © 2012-2021 0827u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