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5月9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开展。 记者 郝飞摄 5月9日,以“感恩奋进、砥砺前行”为主题,由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共同主办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一号馆开展。面积6600平方米的展览场馆,分为序厅、崛起的力量、奋斗的足迹、美好新家园、尾厅5个部分。300余张图片配以130余件(套)实物,并结合现代数字化技术,展览突出展示了汶川地震灾区10年来发展振兴的历史成就、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以及灾区人民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奋斗历程。□本报记者余如波 展陈手段多样 立体呈现10年巨变 走进“崛起的力量”板块,展厅中央一件偌大的装置引人注目,上面印制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破坏范围示意图,图文并茂地解释了此次地震的成因:“在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与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内部相关地壳块体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2008年5月12日发生突然的逆冲兼走滑型破裂,形成汶川8.0级特大地震。” 多元、直观的展陈方式,是此次展览的亮眼之处。行走在展馆中,观众不仅能从展墙上阅读简练的说明文字,更能借助海量图片、影像、模型、实物等展品回首十年历程,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情景再现。 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医疗工作者、工程抢险队等从四面八方赶往灾区救援,就用了几十张极具冲击力的图片来展现。其中一张照片,表现了解放军空降兵15名勇士从近5000米高空伞降茂县,创造了我军在无地面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情况下高空跳伞的纪录,并及时传回了灾情信息。 2008年6月5日,中央决定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安排18个省(市)对口支援我省18个重灾县(市)。如何表现这段难忘的兄弟深情?展览不仅以大量图片生动展现援建项目,以及援建人员辛勤工作、与四川人民并肩战斗的场景,更通过视频回访当年的援建方指挥长追忆往事,展出18个省(市)的援建指挥部吊牌和近百个援建人员使用过的头盔。 灾后重建之路,既是恢复之路,更是发展之路。“美好新家园”板块,展出了大量实物和模型,反映灾区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飞跃。近十件北川羌绣展现文化传承欣欣向荣;另一侧,“华龙一号”常规岛汽轮机机组、风电机组等模型,又让观众们聆听到科技进步的时代强音。 鲜活例证故事 直现百姓“获得感” “要不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我哪能建得起这么漂亮的新房哦!”“美好新家园”板块中,一对藏族夫妇的照片令人过目难忘。这是今年1月8日,阿坝州黑水县红岩乡布多村贫困户扎西东作站在刚落成的新居前,高兴得合不拢嘴。北川县民政局组织党员到贫困村开展志愿服务,青川县贫困户柿子丰收……灾区人民如何脱贫攻坚,这一板块用了不少数据、文字、图片等向观众展现。 一幅图片,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为灾区的发展振兴成就提供了鲜活的例证。展览中,一张“青川县枣树村残疾村民石光武夫妇重建家园”的图片令人动容。16岁时,石光武因一场事故导致右手残疾,他的妻子则是聋哑人,而地震让他们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家变成了一片废墟。夫妻俩带着家里人开始重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2008年国庆前夕,石光武一家搬进了新建的木架房中,成为枣树村第一户搬进永久性住房的村民。 当年的地震灾区,如今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次展览呈现出让人振奋的景象。灾区奋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关系灾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为灾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李白故里”江油市青莲镇,西成高铁和谐号动车组列车高速驶过;广元港口,千吨级集散两用货船“腾胜贰号”投入营运…… 灾区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同样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享受到灾后重建的精神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17年11月18日,阿坝州汶川、茂县、理县和绵阳北川四县,时隔30年之后又一次举行羌年庆祝大联欢。现场展出的大幅照片中,身着盛装的人们汇聚在茂县“中国古羌城”,营造出节日浓郁的喜庆气氛。 (来源:巴中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