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余光中,走了,享年89岁。 这恐怕是昨天最糟糕的一个消息。 我还记得去年的时候,余光中还在再版(第三版)《守夜人》的时候笑嘻嘻的和周围的媒体记者们打趣的说着,“再过十二年我就一百岁了”,只是谁也没想到,我们都没等到那个十二年。
乡愁早已贯穿我们的人生 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对余光中的印象源于那篇初中课本里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 老师说,创作《乡愁》时,余光中也不过二十余岁。看着课本插图里那个已经满头白发的老爷爷,那时候我想象不出,也体会不到“乡愁”的滋味。 殊不知,这样的乡愁却像是一粒种子,从此种在了我们的人生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老先生的一生 余老先生一生漂泊,从南京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习,让余老先生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往返于两岸多国,却依然从未有过“归属感”。 他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苍凉与顽强。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他的一生,都把乡愁寄托给了海峡对岸的大陆,只是至死,他也没能跨过那湾浅浅的海峡,没能回家。 或许,这就是遗憾吧。 2017年的乡愁已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们在外头,余老先生在里头... 大师陨落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师陨落的时代。 仿佛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去年5月杨绛先生的离世,转眼间,余老先生也陨落了。 虽然对于大多数的我们,对他们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课本里,但那些传世的文学作品却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不爱背课文,却至今能脱口而出“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我们需要珍惜的时代。 余先生出生于南京,而昨天南京又下雨了,仿佛在哭泣,在送别。 不多言,只愿余老,一路走好。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