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们老家那个地方在清王朝属四川省保宁府南江县崇清乡下两河口管辖,小地名方家院吊井老屋基。民国后撤保宁府,我们老家这块划属中和联保管辖。(这些是以前听我爷爷讲给我的,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查证),现在称为南江县下两老君村四社。
我爷爷,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二月廿五(农历丁未年甲辰月丙戌日、即公元1907年4月7日),1996年12月1日(农历丙子年十月廿一)去世,无疾而终。在我的记忆中,他身体都很硬朗,不抽烟不喝酒,走路都挺快,性格比较直率、火爆,有时候与邻居为鸡毛蒜皮小事会开口骂架,过后第二天又没心没肺地和人家搭讪了,从不记仇;我记得小时候还听到他骂我爸,他骂人的时候好像成了外人,第二天又跟没事人似的,我不喜欢骂人的爷爷。不过他很疼我的,每次他去我姑和我姐家都会带上我,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就喜欢“走人户”的。后来我上学了,他会挑假期才“走人户”。他一生与人为善,听父辈讲,爷爷过去凡过路客,不管认不认识遇难给方便,遇着饭加碗,爷爷常说的“多双筷子嘛,有啥子呢?”当然说实话,在那个时代农民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天忙到黑不就只为了吃口饱饭嘛。现在情况不同了,吃饭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事儿了。 爷爷有五兄弟一个妹妹,他排行老大,成家后分家独立门户,在那个时代,按惯例很多的长房会占据家业中条件较好的部分,幺房自然会得到父母遗留的最好的部分。结果爷爷把分得的屋基给了二爷,买了远离祖业的当(别人预先抵押因无力偿还钱物而出售的)股,又吃了不少苦自己另外“起火”(即是重新白手起家的意思)修了后来的住房。所以,他在这个小家族中说话蛮“管火”的,哪家子侄辈中兄弟妯娌不和啦,婆媳口角啦,父子分家啦……总爱来把他老人家搬去“坐上把位”。我四爷家有两个儿子,他们年轻时两家老爱为些小事闹纠纷,一闹大了就来请爷爷去断理,有时候两边一劝也就算了,或者训一顿也就各自散了,每每这样,四爷就会被他也训一回。 我有记忆时起,爷爷就柱根拐棍了,他的右膝有点伸不直,遇阴雨天会痛,他说是年轻时过大黑潭到旺苍背盐,要踩“二十四道脚不干”,脚被水激了,得了风湿,当年的乡下郎中用银针给他扎穴位,结果扎着筋了造成的。我后来在学校学了中医,专业就是针灸,我绝对不会给别人扎错地方的;那个大黑潭现在就在我工作的地方仅一桥之隔,听人讲,过去没汽车没公路的时候,要到这里来得顺着河边走,反复趟水过河,是否要趟二十四次没人数过,现在也找不着以前的一点遗迹了。 我上学后,很多时候,爷爷喜欢出题考我,也教了我写毛笔字,打算盘,算盘的“三归”、“七归”就是他教会我的。有时候他会撇撇嘴:“现在的学娃学的个啥,啥都做不来,我当年五年念了五本书,就能写会算了,什么当票借据、房屋地契、租赁合约你们写不来吧!”我就会回他:“你一年才念一本书啊,我一学期就学好几本呢,你看:语文、数学、思想、自然、图画、音乐,比你多嘛!”长大一点我知道了他学的五本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经》,惭愧的是我到现在还没读全过。我又问他:“你咋不念书了喃?”他说:“我十二岁,你祖爷说能认得字就行,要我学耕田了,那时候家里缺劳力,没办法了!你三爷后来还读了七本书,我老汉儿(指我祖爷)就偏心,小三出生不久,算命儿给你祖爷说他的命贵,以后这全家要依靠他享福的呢……”
本文转载自苗智文先生《对爷爷的回忆》 未经作者同意,禁止私自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