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日前签署2014年第12号总统决定书,正式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把“支那”(cina)改称“中华”。许多华裔人士表示,40多年来对中国和华人带有歧视的不公正称呼将一去不复还,这是印尼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友好情谊的体现,印尼2000万华人对此表示欢迎。 违背宪法精神 改称中华 据了解,1967年第6号通告是印尼前总统苏哈多时代的产物,通告将中国和中国人、华人的称呼全部改为cina(支那),其中包含对华人的侮辱含义。苏西洛总统在决定书中提到,把“中华”改为“支那”已使华裔公民在社交上受到歧视性影响。使用“支那”术语也被认为是违背宪法精神,因为印尼民族创始人在1945年宪法第26条中已选择使用“中华”术语。这些历史因素成为苏西洛总统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的思考基础。 苏西洛总统为何到现在才决定取消“支那”的称呼?有分析表明,这与中国日渐强盛的国力有关。苏西洛签署的决定书还规定,今后在政府机构不可再使用“支那”术语,而应使用“中华”术语。印尼政府也同时规定,把“中国人民共和国”(Republik Rakyat China)的称呼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支那”从中性词变为贬义词 关于“支那”一词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支那”出现的初期,并无贬义。 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ina”,认为Cina在梵文中表示中国“丝”,因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古印度人和波斯人等都用中国丝(梵文Cina)代指中国,也有说法认为cina就是陶瓷(china)。 汉明帝时,梵文Cina一词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传到日本。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被认为是来自这个词源。不过“支那”一说并无贬义。 至18世纪末,中日一战,中国战败并签订《马关条约》。一般认为,至此日本逐渐开始使用“支那”称呼中国,并带有蔑视和贬义。 印尼对华态度逐步转向 而在印尼,最开始使用这一说法的是荷兰殖民者。在华人逐步迁移到印尼之后,当地人以TiongKok或Tionghoa称呼中国或是中国人,这两个单词是福建方言发音的音译,意思就是“中国”或“唐人”。然而在1910年荷兰人颁布国籍法时,称中国人为“Cina”,带有歧视和侮辱的含意。1928年,时任荷兰总督再度对中国人的称呼改为TiongKok或者Tionghoa。1945年印尼建国之初,基本宪法也是使用Tionghoa,在1950年中印建交时,印尼文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1966年印尼政变,转向反华。一位将军建议把中国与华人改称为1910年荷兰人颁布国籍法时,为侮辱中国人而沿用的“cina”字眼,以便煽动印尼人民对中国与印尼华人的仇恨。 在这一背景下,1967年第6号通告由前总统苏哈多签署,把对中国和中国人、华人的称呼由TiongKok和Tionghoa改成Cina(支那)。两国一度中断外交关系,直到1990年中国和印尼恢复外交关系时,因印尼法禁止使用TiongKok或者Tionghoa,中国不同意使用Cina,双方协商后使用China,在英语全称是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印尼语则用Republik Rakyat China。 尽管如此,苏哈多长达32年的反华政策导致印尼的反华事件不时发生,其中1998年印尼的特大排华动乱影响较大,动乱期间数千建筑被抢夺一空甚至烧毁,不少华人遭杀害。1999年印尼改革开放,国家元首和一些政府高官才开始称呼华人为Tionghua(唐人)。印尼对华态度逐步转向。2006年印尼第12号国籍法令指出,凡是在印尼国土出生的人就是印尼国籍,从此印尼华人申请护照不再需要出示国籍证明书。此外,瓦希德总统取消对华语的禁令,梅加瓦蒂总统制定华人新年为国定假日,从此华人可自由庆祝中华传统节日,三语学校和汉语补习班纷纷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