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南江论坛   南江“文化愚公”陈喜朝:一生永不停歇的文化追求
返回列表
查看: 10556|回复: 2

[新闻] 南江“文化愚公”陈喜朝:一生永不停歇的文化追求

[复制链接]

63

主题

472

帖子

1053

积分

三级士官

鸽币
67 枚
银元
514 点
最后登录
2017-4-4
发表于 2017-2-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在距离巴中南江县城90多公里的双流乡产生了多个全国第一,这里不仅有全国第一家山洞红军博物馆,更有全国首个博士文化主题公园、秦巴山区第一个孝善文化碑林……。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切都出自于一位六旬老人之手,他倾尽毕生心血,28年如一日,谱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当地人都把他称作大山中的“文化愚公”。 近日,在南江县双流乡的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虽然已是头发花白,癌症多年,但他乐观的心态和灿烂的笑却带给人们无限的激情。据了解,1992年6月,陈喜朝获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四川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表彰;2005年9月,陈喜朝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优秀校长”;2015年,他又被评为“巴中好人”。60岁后他又自学了二胡、唢呐、钢琴等乐器,带领当地老年团体一起挖掘地方民谣歌赋。


QQ截图20170206164848.png

△陈喜朝60岁后自学拉奏二胡

一个偏远乡镇的“四张文化名片”1月21日,天气转晴,南江县双流乡人流如织,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回到了这个距离县城90余公里的偏远乡镇。临街64号门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中习惯性的握着一根细竹教棍,和邻里街坊谈笑风生。他便是当地人口中常说的“文化愚公”陈喜朝。 陈喜朝,何许人也,这还得从当地的“四张文化名片”说起。 虽然双流乡地处大巴山深处,但全国第一家山洞红军博物馆、全国首个博士文化主题公园、秦巴山区第一个孝善文化碑林、南江县双流乡老年民俗歌曲演唱队却声名远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这均是陈喜朝举个人之力,倾毕生心血牵头打造。 据了解,四川南江,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硝烟散尽,血染的山崖诉述着多少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半个世纪后(1989年5月),当地一位民办教师一一陈喜朝为了守护这些“红色记忆”,“赔上半条命”,花光20多年的积蓄,办起了全国第一家山洞红军博物馆。20多年来,他行程10余万里,采访知情人士逾 1000人,记录文字过百万,收集图片近300幅,征集到的当年红军用过的枪弹、马刀、货币、药具、油灯、书籍、纪念章、长矛等珍贵文物213件。山洞博物馆自1991年一期竣工至今,接受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人士超过15万人次,2002年郑家洞红军博物馆被巴中市命名为“巴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多的有志之士在这里接受红军文化的洗礼。 1994年,陈喜朝由少先队总辅导员走上校长职位。面对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下等现状,陈喜朝想到了献身双流土地上的红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任期内实现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学习红军精神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筹资修学,提高教师积极性,2000年以来,双流九义校在每年县教育局组织的初中综合考核评估中都名列前茅,从双流九义校走出的学生中,有13名学生后来成了“博士生”,陈喜朝觉得应该发扬这种“榜样力量”,于是他开始收集整理建起博士档案,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建立了全国首个博士主题文化公园。 2009年,陈喜朝从校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动了孝善文化的传播工作。为了节省资金,他自己就用铁锹一下一下地进行平整,用筐挎,用袋背,用时8个多月,“孝善文化碑林”地基才见雏形。五万多块砖,几百吨水泥沙石,他自己动手,砌墙壁、台阶和石柱。历经5个寒暑,而今陈喜朝的孝善文化碑林已初具规模:竖起了300多张大理石撰文碑板,建起了10座孝贤亭,“百孝园”里刻写着古今一百位孝善名人故事。硬化了800平方米的孝文化广场,种植风景树700余棵。 2014年,陈喜朝这位大山里的“文化愚公”以敏锐的触角,感受到民俗文化的尴尬生存环境。做了一辈子文化事业的陈喜朝又一次出发,走访老人,收集资料,耐心的说服那些当地民俗文化的“活标本”加入了他的“老年民俗歌曲演唱队。并成功组建了当地老年民俗歌曲演唱队,如今每周活跃人数超过50人。


QQ截图20170206165036.png

△陈喜朝简陋的办公桌

一位六旬老人的“不懈文化追求”总有一种文化穿越时空,历久愈纯;总有―种精神历经风雨,日臻执着。人生又有几个66岁?虽然陈喜朝已白发苍苍,但他却每天保持着乐观的心情,一边侍奉着94岁的老母亲,一边自学乐器,过着简朴的小日子。 周围人都觉得,现在的陈喜朝日子过得非常悠闲,儿孙满堂,每月还领着4000余元的退休金。早上起床为94岁老母亲穿衣做饭后,便开始专注自己的文化追求——学乐器带领相邻唱民俗歌曲。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也是苦中作乐。 一把藤椅、一块破旧的门板做成的书桌,还有几本凌乱的手抄笔记本,退休后的陈喜朝依然沿袭着当年的简朴生活。这也让他所呆的临街64号门面房显得格外空旷。 “这就是我的工作室”1月21日,陈喜朝向记者展示了他退休后的居所。宽窄不过3米的门面房里,最显眼的是墙壁上写满民歌的小黑板和乐谱架子,据了解,这是方便给老年演唱队练歌而特意购置的。其书桌上摆放的“巴中好人”奖杯或许是他近年来最大的精神动力。 《红军山歌》《薅秧歌》《劳动号子》《哭嫁歌》《老年孝文化》……据了解,陈喜朝退休后不仅搜集了地方民歌上百首,还自学了曲谱,练会了钢琴、二胡、唢呐等乐器。说着,陈喜朝走出门外吆喝邻里街坊一起演唱了一曲巴山民歌《行孝歌》,他本人则负责拉二胡配乐,质朴的歌词唱出了双流乡浓浓的乡土故事。


QQ截图20170206165149.png

△陈喜朝看着自己所写的人生格言发笑

在陈喜朝常年居住的门市房墙壁上挂着一幅格言,“唱自己想唱的歌,忘记年龄,忘记痛苦,忘记疾病,寻找快乐,强身健体,分享改革成果。”而这几句格言正是他自己所写。经打听,他52岁查出患有白血细胞癌,至今已过去14年,当时医生检查后告诉他只有三四年余生,没想到他已挺过了14年。陈喜朝将这一切归功于自己乐观的心态,他称,自己不能闲下来,山洞博物馆还要维护、博士文化主题公园还会增加、孝善文化碑林还要升级,而且他还计划在当地举办“首届薅秧文化节”,而且具体内容都想好了,包括学红军艰苦、听薅秧山歌、尝老屋品碗、观美女风韵、玩(kang)鱼游戏等。 据悉,近年来,他所组建的双流乡老年民俗歌曲演唱队经常被邀请参加全县甚至全市的文娱活动,目前3支队伍储备节目7个。为达到演出效果,他经常自掏腰包为队员购置服装和道具,并经常负责来回车旅费。“文化活动就要大家参与,精神生活需要交流分享”陈喜朝希望在有限的人生中,为当地文化事业奉献更多力量。


QQ截图20170206165242.png

△陈喜朝和几位队员练习《行孝歌》


本帖点赞记录
点赞给态度,登录/注册 就能点赞
静心守志ヾ 2017-2-7 14:48 点赞 +1

官方通知: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游鸽网头条” 发送“拼车”立即找顺风车!!

46

主题

474

帖子

1019

积分

三级士官

鸽币
48 枚
银元
497 点
最后登录
2017-4-4
发表于 2017-2-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湖北
精神可嘉

官方通知: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游鸽网头条” 发送“拼车”立即找顺风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2

帖子

103

积分

上等兵

鸽币
2 枚
银元
89 点
最后登录
2019-12-14
发表于 2017-2-7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我们的老校长,致敬

官方通知:微信公众号搜索关注“游鸽网头条” 发送“拼车”立即找顺风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收藏:4790 | 帖子:1万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举报电话:0827-6287373
巴中市游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川网文[2019]1267-079
特约法律顾问:四川百坚律师事务所 刘东律师 158-8272-1330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02601号
川公网安备51190002040064
川网文(2019)1267-079号
Copyright © 2012-2021 0827u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