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的这三个县成为了历史,成为了市或区。
昨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代理省长尹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
也就是说,今年四川或将有更多的县成为“历史”,变成区或者市。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哪些县正在排队进入市或区呢?
1、郫县(成都)
2015年,双流成功撤县设区后,成都的二圈层的6个区县中(新都 青白江 龙泉驿 双流 温江 郫县),就只剩下郫县一个县了。
此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郫县人民的感受。
据郫县民政局的回应,郫县撤县设区的相关文件资料已经按程序上报,省政府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最终审批权在国务院。
据媒体报道,虽然还没经过审批,但名字已经确定了:蜀都区!
2、三台县(绵阳)
三台县长谭岗介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三台的12个指标全部达标,完全具备撤县设市的条件。三台启动撤县建市的决定,在2014年1月6月-7日举行的绵阳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中已通过,此次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3、安县(绵阳)
2014年6~7日,中共绵阳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议》,其中决定: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启动安县改区、三台设市工作,做好撤乡设镇和城关镇改街道办事处工作。
4、剑阁县(广元)
据了解,剑阁县撤县建市工作从2003年搬迁新县城就开始谋划和筹建,正式开始于2015年4月。
据官方称:根据国务院有关撤县建市主要标准,剑阁县已具备撤县建市基本条件,2017年将完成撤县建市申报工作。
5、九寨沟县(阿坝州)
“川报观察”披露,在“马尔康县”变身“马尔康市”后,阿坝州下辖的九寨沟县的撤县建市也已经走到了成功前的最后一步,不日即可揭晓。
2016年1月13日,巴中市规划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邱鹏飞在“巴中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新闻布会”上透露了巴中市“十三五”期间全市城乡规划目标,将秉承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奋力推进“两地两区一中心”和秦巴山区中心城市建设,突出出川重要门户,支持平昌撤县设市。
7、西充、蓬安、南部(南充)
据四川新闻网报道,2015年12月31日,四川省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在出席政协南充市委员会主办的“2016年新年茶话会”上指出,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南充决定将推动西充、蓬安撤县建区,推动南部撤县建市。
8、宣汉(达州)
2012年,在《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建议尽快将达县撤县建区,宣汉也撤县建区。目前,达县已经变成达川区。
9、泸县、合江(泸州)
2015,在泸州公布的全年工作任务中提到,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启动泸县撤县设区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合江县撤县设市进程。
10、隆昌(内江)
在中共隆昌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隆昌县委书记张勇在讲到“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力”时说:“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撤县设市为动力,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全力打造独具魅力,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特色中等城市,今年城镇化率增加2个百分点。”
11、夹江县(乐山)
2014年5月20日,在一篇四川在线的名为《夹江:“三同”发展“瓷都”转型》的报道中这样写到:夹江立足乐山“双百大城市组成区”,积极推进撤县设区、撤乡建镇,利用夹江优美的山水,沿江切入、功能互补,一体化发展。
12、射洪县(遂宁)
在2014年1月27日的遂宁日报中这样写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公办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积极支持射洪县撤县设市,推动撤乡设镇和城关镇改街道办事处工作。
13、会理县(凉山州)
2013年5月15日,四川在线《解读中国梦,促进会理发展大跨越》的报道中这样写到:要持续推进撤县设市、撤乡设镇工作,积极推进会理、会东、宁南三县“一体化”发展。
14、罗江县(德阳)
在2016年1月5日的德阳市委经济、城市工作暨脱贫攻坚大会指出:在城市设计上,立足于城市的文化内蕴进行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设计。以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为城市目标,科学确定德阳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推进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动罗江撤县设区,推进德阳高新区“四区一城”建设,引导城市向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做好卫星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城、镇产业协作协同,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为什么这么多的县热衷于撤县设区、撤县设市呢?他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撤县改市:
县和县级市,级别并没有变化,而只是改了一个字,为什么会有许多地方热衷于“撤县改市”? 县市的区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功能上各有侧重,县的工作重心是三农工作,而市的主要功能是发展工业、城市建设、关注职工生活等。县的用地指标限制得非常死,所有东西都是按人口,比如道路、教育用地、公共设施等等,规划得非常死,不能有突破,即使县政府想改,上面也不会批。并且当今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大发展时期,一个重要指标是城市数量会越来越多。
过去我们的概念中,市和县在功能上其实是不一样的,市是发展工业的,县是发展农业的;市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集聚,而县则是农业为主,即使是工业、第三产业也是围绕农业发展而设的,为农业服务。为了控制撤县设市的调整质量,当时国家还规定了一些基本指标,比如农业、三产的比重,工业人口的比例等等,以期将经济条件好、工业基础强的县拉入市的行列。而通过撤县设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最明显的标志是城市人口激增。
另外一方面撤县建市后,其行政权力有所加强,特别是城市建设的自主权空间比较大,还可征收更多的城市建设费。虽然行政级别一样,但县级市对企业的吸引比县大得多,人家一听你是市的官员,会认为市的经济实力比县强得多。县改市后,在争取优惠政策、试点方面,上级部门会予以优先考虑。在规划和城建方面,也会站在更高起点,很多规划更容易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因此县和县级市,级别并没有变化,而只是改了一个字别看只是一字之差,但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可是意义重大。
县改市是把双刃剑,一度引起盲目跟风,造成一些县级市市区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郊比例失调等假性城市化问题。1997年县改市曾被国务院叫停。
撤县改区:
“撤县改区”即是撤销县的行政编制将其纳入地级市的辖区直接管理。县改区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近郊县,“县改区”便于接受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核心区的辐射,也拓展了特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对推动中国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积极意义。这里面也未尝没有国人的大城市情结,“撤县设区”的主要受益者是中心城市、大城市。这与我国对大城市有强烈的偏好有关,也与大城市在政治上的强势地位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县改区后,该区的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也将纳入整个城市进行通盘考虑,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将从过去县级水平提高到地级市级水平。福利待遇水平也会参照地级市的标准。“县改区”对一些落后偏远的县很有吸引力。
另外一个引发“撤县改区”的原因即是“省直管县财政”。县(市)财政大权由省直属,不再经过地级市,地级市难以再“雁过拔毛”,地级市政府财力大大削弱。一些地级市政府为避免所辖县(市)脱离自己管辖,因而加快县(市)改区步伐。这个也是归咎于城市协调发展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当城市快速发展壮大,中心城市与其周边地区摩擦增多,市县之间的利益争夺越来越多,而又缺乏相应的城市协调发展机制,就进行“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来源: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