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这是一片红色土地。 这是一处生态家园。 这里历史悠久。 这里人杰地灵。 南江位于四川东北边缘,辖48个乡镇、522个村、97个社区,幅员3388平方公里,总人口70.9万人,现有学校501所,学生10.38万人。在这个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无论走到那里,最漂亮的一定是当地的学校,最灿烂的一定是孩子们的笑容。 这是2012年12月初四川电视台在南江县东榆镇永红村采访的镜头:清晨六点刚过,张元菊的三个孩子,在稀薄的晨光和鸡叫声中起床了,早餐照例是一大碗米饭和腊肉炒白菜,而就是这样简单的早饭,在2011年及早些时候,还要做为孩子的午饭带去学校。张元菊告诉记者:“有时候是头天晚上给孩子做,空了做一个菜,忙时弄些咸菜。”三个孩子和南江的其它孩子一样,还要走上一段长长的山路,赶到学校。2012年春期营养改善计划在南江县实施后,这一切得到了改变,436所农村学校、4.95万名孩子在学校吃了上“热乎乎”的营养餐。 ●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2012年3月,南江县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营养改善计划,县委政府领导亲自抓、负总责,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探索建立了“三四五六”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政府、部门、学校三级管理机制 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 18个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各乡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营养办、膳食委员会;县政府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各成员单位制定了具体的配套工作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了政府、部门、学校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中的责任。 坚持食堂规划、资金、回收、人员四个全面落实 如何保证孩子们吃好吃饱,关键在于食堂硬件和食堂经营权,从2012年开始,南江县同步启动食堂建设和外包食堂回收工作:累计投入食堂建设中央专项资金1.1亿元,县级统筹安排各类资金0.7亿元,共新建、改造乡镇中心校食堂69个,农村教学点小伙房312个,面积9.92万平方米,实现了“校校有食堂”;筹措回购资金2100万元,全面完成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5个食堂的回收工作;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根据学生人数按1:100配备,不足100人按100人计算,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6万元,每年补助810万元。 规范大宗食品采购、营养食谱制定、食堂出入库加工、食品销售发放、专项资金拨付五个实施流程。 大宗食材采购实行“县级分类定点,价格宏观调控,学校按需采购”;根据经济条件、饮食习惯、季节特点,制定营养全面、均衡的带量食谱,每周适当增加学生奶;合理测算每餐价格,一学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多方监督,按流程出入库、加工操作,教职工分组轮流监管,安装监控设备,从源头控制和监管;实行学校领导陪餐制度,并对当餐质量进行评价,每月消费考核到人,签字确认,月末汇总;专项资金提前下达,按月拨款,财政国库直接支付。 建立食品安全、专项资金、信息公开、学生健康、宣传教育、责任考评六大监管体系。 成员单位划片包干,定期督查,规范“六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每年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一次专项审计,查摆问题,及时纠正;设置公示牌、专题网站,定期公示,通过阳光政务,与群众交流,做到公开透明;每学期进行一次常规体质健康监测,查找差距;通过健康教育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县目督办定期督查考核各成员单位的履职情况,纳入县委政府对部门、乡镇的综合考核。 ●扩大“四元钱”效应如何在当前不断上涨的物价下让学生吃饱吃好,充分让“4 元钱”的价值最大化? 走出“一个定数”,明确资金“两个定位” 不只局限于“3元钱”的使用问题,把膳食补助资金的用途定位于首先提高学生营养膳食水平,其次考虑对学生家庭的扶贫补助。 统筹“四类资金”,考虑“两个问题” 统筹使用营养改善专项资金、寄宿生“一补”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学生家庭承担的伙食费四类资金,做好“加法”,切实解决了“4元钱不够一顿营养餐”的问题;综合考虑学生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地方饮食习惯问题和学生及家长意愿问题。 做好营养“加法”,防止资金“挤出” 食堂未回收前,学生餐费中原材料成本仅占58%,水电燃料成本占10%,员工工资占15%,日常运行费用7%,营业利润10%。食堂回收后,财政解决了员工工资,营业确保零利润,学生餐费中原材料成本比例提高到83%,水电燃料成本占10%,日常运行费用占7%,做到了家庭负担不增,营养膳食水平提升,确保国家补助资金全额用于食物成本。 创新食堂供餐机制 如何科学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国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经过近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全面食堂供餐,辅以发放营养制品”的方式,不搞“一刀切”。中心校寄宿生食堂一日三餐,走读生学期初自主选择食堂早、中、晚餐和食堂发放营养制品方式,农村教学点根据学校规模及家长意愿,采用伙房供餐、“免费热饭+发放营养制品”的方式。目前全县在食堂就餐4.7万人,伙房就餐0.25万人。 探索自办食堂管理模式 根据学校规模大小,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一是校聘工人全程管理,学校成立管理机构,落实岗位人员,由学校聘请工人;二是劳务外包管理,规模较大且缺乏管理经验的学校,可委托有资质专业餐饮服务公司聘请工人做食品加工及销售,学校派专人全权管理钱、财、物,学校给餐饮服务公司支付劳务费。不论那种管理模式,教职工均轮流参与监督。 ●全面开展食堂“五化”创建 为深入推进营养改善计划迈入规范运行轨道,南江县从2014年初开始,全面开展了食堂“五化”创建活动。 功能设施标准化 在前期食堂建设的基础上,对功能分区设置未达标食堂进行改造,完善相对独立的食品处理功能区间;统一按标准添置设施设备,完善食堂内外环境,做到“先脏后净,洁污分流,不走回头路”。 日常流程管理制度化 各校设食品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规范设置各环节专(兼)职工作人员;自主开发了信息管理平台,实行食堂财务核算电算化,规范食堂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全县制定了统一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 大宗食材采购规范化 尽量做到原材料采购本地化,实现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无缝监管;学校在县定点生产、销售企业目录中择优选择,严格按照法定采购程序确定大宗食材供应商,签订全县统一规范化合同。 安全制度及标牌统一化 统一制定各类人员职责、采购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出入库检查、食品贮存保管、各环节加工操作流程、留样、餐用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体检、应急处置等各项日常管理制度;统一规范各类制度牌、标识牌、公示牌的规格、内容、材质,统一安装位置,提升全县食堂形象。 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化 通过《食堂“五化”管理工作记录手册》,系统管理各类食品安全及财务档案资料:一是规范填写食品安全系列台帐;二是规范归集专项资金使用系列档案。 ●营养餐的大作用 吃上了可口的“营养餐”,南江县东榆镇槐树村小学的孩子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学校的饭菜比学校好吃”,永红村村民张元菊家三个孩子按2012年的标准计算,每年可享受1800元的膳食补助,接近当地农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既增强了孩子营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 南江县下两中学地处中心场镇,学生大部分来源于附近偏远乡镇。原来学校食堂对外承包,费用高而且饭菜质量差;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学校做到“课堂与食堂”并重,实行“三强化、三监管、三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位居全县前列,黄彦蓉副省长在该校调研时,充分肯定,在全省树了标杆、作了表率。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前,南江县农村适龄儿童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值。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通过常规监测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有明显改善,肺活量、台阶试验、掷实心球、立定跳远等体育常规测试项目合格率达99%以上。 南江县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有效改善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更新了农村家庭膳食营养理念,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教育部、省市领导多次到南江调研,并做为“南江经验”进行推广,选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14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俗读本》。下一步,将紧抓规范化和精细化“两个管理”不放松,紧绷“食品”安全、“资金”安全两根弦,扎实工作,推动营养改善计划迈入规范运行的轨道,快速推动贫困山区人力资本的改善,托起大巴山深处明天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