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娃儿还是回老家来读书,因为现在的农村学校并不逊色城市学校。”10月29日,曾多年在外打工的平昌县张公乡村民刘代军笑着说。三年前,刘代军瞧不起条件简陋的周边学校,便带着孩子到打工地浙江求学。今年秋季开学,经过父子俩一番考察后,毅然决定回到离家不足500米的张公小学读书。 短短三年时间,平昌县实现了山区学校华丽转身。如今,一个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如画校园,成为城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在被比作“开心农场”的学校里,山里娃同城市学生一样自由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 扩容升级 山区学校也“洋气” “现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10月28日,谈到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公小学副校长张国忠难掩兴奋。 三年前,三层教学楼、土坝子操场、两张用石板搭成的乒乓球台、不到40个平方的简易伙房便是学校像样的家当。由于校舍不足,住宿生只能在教室搭地铺睡觉,一个班70多个学生挤在一起听课。“学生上课的教室都不够,哪还有教室作为功能室用?”张国忠感慨不已。曾一度时期,学生厌学情绪陡增,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外地上学,学校生源急剧下滑。 三年光阴,学校大变样。陈旧的砖瓦房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配套一流的综合楼、漂亮的学生宿舍、标准的学生食堂、宽阔的操场…… 课外活动,学校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该校少年宫美术室,五年级一班学生王春华和同学们正精心雕琢几块树根。在他身后,摆放着不少根雕作品。“学生都能在少年宫找到兴趣爱好。”王春华一脸的自豪,“做梦都没想到学生也有工作室。”张公小学设置了校内少年宫,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老师专长,组建了根雕、绘画、刺绣、快板、动漫制作、篮球等17个社团。 由“土气”到“洋气”,张公小学的华丽转身源于平昌县大力实施“校安工程”。2012年,财政收入不足4亿元的平昌县大手笔投入教育事业,筹资2.6亿元实施“校安工程”。同时把学校配套设施建设一并纳入“校安工程”实施范畴,扩容升级全县570余所学校(含村小),全面提升学校品位。 2014年8月,平昌县对全县480所村级小学再升级,筹资4500余万元计划两年完成村小标准化建设。今年8月,村小“标配”建设全线开工。明年底,村级小学校面貌再添新颜。 “在农村,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地方仍是学校。”从教30多年的元山中学王成甫老师见证了教育发展的艰辛历程,“现在的学生娃落到福篓篓啦。” 食堂供餐 “小伙食”营养可口 10月26日中午,装饰一新的坦溪小学食堂里,老师正组织学生有序地刷卡盛饭、打菜。学生围坐在崭新的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饭一荤一素一汤。“可口的饭菜,好吃!”五年级二班学生李晓东夹起一块肥肉高兴地说。他的嘴角浸满了油渍,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2012年6月,平昌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73所中小学校全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近9万名农村娃每人每天免费获得价值3元的液态成品奶。上学期,李晓东与其他同学一样,在课间时能喝上一盒免费牛奶,但中午放学后,还得急匆匆地赶回家吃午饭。“来回要走1个多小时的路,下午的课还耽搁不得。”一脸稚气的李晓东说。碰到下雨天中午就不回家,吃着清晨上学时从家里带来的盒饭。 近两年,该县先后投入1.5亿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食堂或小伙房。今年9月秋季开学,全县农村娃的营养餐升级,由单一供奶转向食堂供餐。根据山区学校特点,推行中心校“3+3”、村校“米+3”食堂供餐模式,即乡镇中心校根据国家补助的3元和学生缴费的3元,提供6元的营养餐;村小根据国家补助的3元和学生每周交纳的3 斤大米,每天提供午餐。 “现在可好了,不但吃上热饭,还能喝上热水。在校住宿的话,还可以洗上热水澡。”李晓东和同学们很珍惜这样的生活,仿佛生活在大都市的学校里。 如何保证学生舌尖上的美味,做到既营养又可口?县教体局成立营养餐办公室,聘请营养专家科学制定学生营养菜谱落实到各学校食堂。食堂厨师按照营养菜谱,每天变着花样给学生做上可口的饭菜。同时,学校成立由学生家长、学生代表、社区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的膳食委员会,监督评价学生营养餐。教体局联合食药监、工商、卫生等部门不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监管学生营养餐运行情况。 (来源:平昌县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