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维斯特 发表于 2015-8-27 09:41

平昌县农业综合开发铺起农家“幸福路”



平昌县农业综合开发铺起农家“幸福路”

面对传统种植成本高、生产条件滞后、劳动力匮乏、田地逐渐荒芜等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现状,如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安全系数?怎样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长足发展?

  近年来,平昌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等“三农”综合治理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人居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粮食高产主战场,走出了一条大巴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强劲发展之路。

  改水改田改路改出农民“开心农场”

  “没想到多年的‘撂荒地’变成了高产田。”8月16日清晨,高峰乡工农村6社村民李玉群正在为“田坎”黄豆除草,看到丰收在望的庄稼一脸灿然。李玉群的老公在外务工,她在家照管3亩多的口粮田。由于地偏路远,加之缺水、杂草“荒”地,口粮田越做越小,逐渐被杂树蓬蒿“蚕食”。

  2015年2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过竞争立项落户高峰乡工农村,沉寂的山村沸腾起来了。“老百姓很支持,积极投工投劳不说,损毁禾苗树木毫无怨言。”村支书唐明钦坦言。不到3个月,该项目竣工,还赶上了农民收水插秧。同样,李玉群的4块零散田地变身为两块大田。“耕作路、水渠到田边,种地方便多啦。”李玉群很满意这项惠民工程,水田插秧后,还在护坡、田坎上种上了黄豆、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用李玉群的话说,现在边边角角都能“生金”了。

  平昌县工作组验收数据显示,工农村项目建成后,建设高标准农田6100亩,新增灌面2700亩,改善灌面2800亩,新增除涝面积400亩,改善除涝面积3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如今,该项目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连片优质水稻正出穗扬花,一派丰收景象。

  如何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到“刀刃上”?平昌农发办主任孙文良介绍,全县探索建立了县农发办、施工监理单位、项目乡镇、项目村社四级质量监督体系。项目落实后,公开招标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建设,聘请监理公司全程跟踪,项目乡镇定人定责、项目村社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建立“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一支笔审批”资金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单位报账资料不、全票据不实、项目建设随意降低标准工量不足、工程监理人员未签字、工程未按规定设计要求,质量未达标、未进行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等情况不予拨款。

  近年来,平昌县把农业综合开发与产业园区、“巴山新居”建设深度融合,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培育特色产业为载体,着力改善生产条件,优化生活环境,逐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昌县农业综合开发铺起农家“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