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 发表于 2015-4-29 16:06

【人物】18年 恩阳两农民峭壁上雕刻书画千余幅


图1:袁学顺正在石壁上雕刻
图2:名人字画
    院无石不秀,屋无石不雅。如今,不少人喜欢在家里摆放石头,更有人将书法作品雕刻于石上,使没有生命的石头成了艺术品。在巴中,擅长书法的人不少,但能将书法活灵活现地雕刻到石头上的人却很少见。在恩阳区尹家乡的大木山村,就有两位农民,一人负责收集名人字画,一人负责在石壁上雕刻。连续18年,将1000余幅书画作品呈现在陡峭石壁上,成为一道靓丽奇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
    两个人一座山凿出一片书崖
    恩阳区尹家乡的大木山村,依山傍岩镌刻着1000余幅摩崖书画作品,其中有唐太宗、康熙、王羲之的名作,也有秦始皇、孔子、鲁班、司马光的画像,还有孙中山、毛泽东的名言书法……这些成了大木山上的一道靓丽奇观。
    4月25日下午,晚报记者来到尹家乡。一进大木山,迎面可见路边山崖上的巨石,石上“红色尹家鋪魅力大木山”几个大字严谨端庄、古朴苍劲。
    “这几个字每个字高一米五,耗时半月完成。”今年70岁的当地村民袁家祥告诉晚报记者,他就是大木山书崖的创始人之一。
    “我从小痴迷书法,陶醉于阴灵山碑林的书法,之后又去过仪陇金城寨的摩崖观摩学习,反复斟酌后,我决定把书法镌刻于大木山石崖上。”袁家祥说。
   1997年,袁家祥自筹资金,四处寻找能在峭壁上雕刻的匠人,未找到。后来,袁家祥的好友袁学顺告诉他,愿意来雕刻。
   袁学顺69岁,是当地的一名石匠。1965年,迫于生计,他自学石工,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渐渐对刻碑有一定基础。从那开始,他们二人便开始了书崖雕刻之路。
   他寻找名人字画18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集资刻字,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从1997年至今,袁家祥负责集资、找字,袁学顺负责雕刻。为了寻到更好的名人字画,18年间,袁家祥的足迹遍布香港、台湾、浙江、安徽、成都、阆中、西安等地。这天南地北的走动,也让他开了眼界,对于中国的书法绘画有了更深的认识。
   2002年,袁家祥为了找到魏武帝的书法作品,曾三次到阆中、苍溪,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费尽口舌,最终才同意让他将魏武帝的书法作品《滚雪》制成拓片带回巴中。
    “这是象形文字‘龙腾虎跃’,是天津大学教授写的《七律》;这个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写的清华校训;这是宋代禅宗无门禅师写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袁家祥一边带路,一边向晚报记者介绍石壁上的书法作品。
    当看到大木山上红军洞旁的颜体“鸿禧”两字时,袁家祥说,这是他14年前爬上尹家乡黄泥包村陈光朗家的高墙,用一天时间拓下来再雕刻而成的。
    他还说,他与袁学顺开始做这件事情时,其他村民都认为他们是头脑发热。然而,游客不间断地来参观证明,这些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他以石为纸、以凿为笔18年行走在峭壁间
    行走在大木山深处,听见“砰砰砰”的声音——那是袁学顺正在凿石壁。
   走近一看,晚报记者注意到,这位69岁老人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眼镜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石灰,四岁的孙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袁学顺告诉晚报记者,在石头上镌刻书法作品是一个仔细麻烦的活儿,先要选好石壁,量尺寸,在石壁上开凿一个石窟,然后用磨子一点点将石面平整,把拓片上的书法字体拓在石面上,接着用最原始的锤子等工具镌刻,最后给作品上色上漆。
    “在石头上刻字很难,在悬崖上刻字更难,常常要用树木做成架子,用铁丝缠在上面,然后爬上去雕刻书法。”袁学顺说完,摘下眼镜,用手抹去上面的石灰。
   雕刻讲究灵感和技术,要达到心、眼、力合一。石崖上的书法字体雄浑,能有如此的功力,是袁学顺多年钻研的结果。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水平,他经常在一些石头上练习。
    “每幅作品大小不一,难度也不一样,小则用时三四天,大则用时一两个月。”袁学顺说,为保持书法作品的原貌,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慎之又慎。
   就这样,一把把锤子,一根根凿子,冬刻三九,夏刻三伏,走过了18年。“雕刻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哪一天要是没来山上凿几下,还感觉不舒服呢。”袁学顺说。
    平日里除了在峭壁上雕刻外,袁学顺还要干农活、喂养猪、牛、羊、鸡、鸭等牲畜。
    为了赶工,袁学顺常常天一亮就到山上,晚上10点多才回家,一天下来,浑身酸痛,但这些都没有打消他对石刻的热情。每次上山,他都会带上锅碗、背点干柴,自己在山上生火煮米饭,再配着家里带的泡菜,简单吃一顿饭。
    “等你以后长大了,爷爷也打不动石头了,你就来山上看看爷爷刻的书画……”袁学顺将孙子抱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
    书法字体越来越多   全部准确读出奖励1000元
   由于石崖上的书法作品及名人字画越来越多,字体种类不仅涵盖行书、草书、篆书、隶书等,还有象形文字,语言种类包括中文、英语、俄语等。为了让更多人热爱书法、了解古今中外历史,袁家祥便萌生出一个念头,那就是只要有人能认识石崖上的每处字体,并能读出来,那么就奖励1000元。
   “开始我想奖励一万,但资金有限。”袁家祥说,至今还未有人能获得这1000元。袁家祥还说,大木山有位书法家叫王德涂,因受大木山浓厚的红色文化及名人名画熏陶,如今在成都美术学院研究书法作品。
   如今,日子一天天过去,袁家祥和袁学顺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打算继续将这件事做下去,让更多人知道大木山这个地方。
    “今后我们二人不在了,这件事就没人来做了,所以趁着我们现在能动,就要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袁家祥说。


@伟哥 发表于 2015-4-29 16:21

我只想说:实在是佩服http://www.0827ug.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

厉害角色 发表于 2015-4-29 16:25

这就是把爱好转换成习惯的最佳佐证

勇者W敌 发表于 2015-4-29 21:34

多来两张呀 ?

勇者W敌 发表于 2015-4-29 21:35

求详细地址。想参观一下 ?

Angel girl 发表于 2015-4-29 21:45

把这种技术遗传下去多好

向前 发表于 2015-4-30 06:25

漂亮

平昌游游 发表于 2015-4-30 08:35

真功夫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物】18年 恩阳两农民峭壁上雕刻书画千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