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已告终 发表于 2022-9-9 14:35

【网络中国节】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提到中秋节,你会想到什么?是香甜可口的月饼,还是浪漫神秘的月亮,亦或是美丽迷人的神话?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答案其实就在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里。中秋节,起源于原始神奇的上古时代,普及于大方得体的汉代,定型于繁华兴盛唐朝初年,盛行于经典流传的宋朝以后。正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才使他一直都在最受欢迎的中国传统节日榜单之中。中秋节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书中有“中秋夜迎寒”的祭祀活动。根据古代中国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又有孟、仲、季三个月,而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称为“仲秋”,又因为八月十五在“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中秋佳节,最早是源自于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说到这,那什么是秋夕祭月呢?祭月,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在《礼记》中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礼仪,逐渐由朝廷及上层贵族流传到了中国民间,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延续下来。与此同时,祭月的时间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在古代,有许多文学作品都有相关记载。如——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如——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接下来,我找到了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李商隐—《月》:池上与桥边,难忘复可怜。帘开最明月,簟卷已凉天。流处水花急,吐时云叶鲜。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苏东坡—《咏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袁景澜—《咏月饼》: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杨光辅—《淞南采府》: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中国节】中秋节:关于中秋节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