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至 发表于 2022-1-30 16:47

《化书》远视者智,近视者拙;外视者昏,内视者明

《化书》远视者智,近视者拙;外视者昏,内视者明
原创:熊春锦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健康

传递:爱地球爱万物正能量
《化书》作为整个社会已经进入意识形态见知时期的一本重要道学著作,其作者在常道的意识形态的见知中,追求和运用超常道的智识见知,对社会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因而书中对于智的论述也较为丰富,有很多内容都与修身明德密切相关。
例如《化书·道化·阳燧》:“远视者智,近视者拙;外视者昏,内视者明。”其意可解析为:观人察事时目光深远者格局大气而具有智能,目光短浅者必然只是停留在意识见知能力的层级中而愚笨;双眼只能向外观察的人内身国必然是一片昏暗,对所观察的事物必定同样昏睐,能够向内观察自己五臟六脑的人必定是实现了智转慧内文明的修身之士因而具有洞察力。
《化书·德化·笼猿》:“笼中之猿,踊跃万变不能出于笼;匣中之虎,狂怒万变不能出于匣;小人之机,智虑万变不能出于大人之道。”脾土意识的见知,心识中智识的见知,都停留在后天有为的三维物相空间之内,智识的智巧、谋略虽然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就像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也同样是难以逃过大人之道的洞察。大人之道是指“道德出于人”的道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历史上政权更选的兴替存亡,伴随着文化的流失转换,人的素质也因此而在其中浮沉。
后天有为心识见知的全面崛起,得力于意识形态文化本身因其见知能力的窘蹙,而大力推崇智巧,以补自身的不足。并且还将本为天道智德能量专有名词的“智”字,加以衍生化而用于人体的后天有为心识,从而产生心智、智识等名称。综合而论,中国古代在慧识悊学文化从社会主流的舞台上退到幕后之后,智识哲学文化只是短暂地在社会中出现,就迅速地被意识哲学文化全面取代了。而且智识哲学文化的活跃期,又恰逢春秋战国时代,因而社会的智识哲学文化时期就像人类生命中的智识阶段一样,时间相对较短。智识哲学文化本身需要有相对良好的空间才能获得善性的发展。但是中国文化的智识哲学形成期,却有点“生不逢时”而恰逢战祸连年,还没有形成气候与具备生命力,就迅速被皇权专制下的常道意识形态哲学所全面取代。
因此,我们在历史记载中不难发现,各家学说虽然对于智都十分重视,但是对于智的讨论却大多数都是蹒跚在修身明德学说与一般伦理修养学说之间,在对于智的本质定义和功能定位上有着明显的层级性差异。
配图:玉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书》远视者智,近视者拙;外视者昏,内视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