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网盟发布 发表于 2020-4-15 16:15

“网络研学,云游乐山” | 良宽诗碑(上)



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一根桥柱跨越6000公里,架起中日两国“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友好情谊。一方木、一块石,这段美好的木石奇缘留给我们的,除了中日友谊也许还有更多。 “网络研学 云游乐山”之“良宽诗碑”篇带您一起了解中日两国的百年缘分。

良宽和尚与“娥眉山下桥”

说起这座平凡的"中日诗碑亭",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真实故事。1825年夏,峨眉山山洪暴发,峨眉山上有一良宽像座木桥被冲毁,其中一根桥桩便沿河而下进入岷江穿过三峡、出东海、北上日本,在漂流了6000多公里后,于当年冬漂到了日本新泻县海边的宫川滨。



这根长8尺7寸、粗2尺9寸的木桩被当时日本著名的高僧和诗人良宽大师拾起,他看到上面有五个篆刻汉字"娥眉山下桥",知道是来自佛教圣地,便视为宝物珍藏起来,并在上面题诗一首“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由此,良宽大师还萌发了朝圣峨眉的心愿,遗憾的是始终未能如愿。
良宽和尚是谁呢?
良宽大师,江户时代后期出生于日本的越后国出云崎,良宽幼时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15岁左右就读于汉学名家大森子阳的私塾"三峰馆",习四书五经及老庄哲学;18岁在光照寺削发为沙门;22岁时圆通寺国仙和尚来到越后,为其受戒,僧名良宽;34岁时,国仙和尚逝世,他便云游四方。

良宽一生,住草庵,行乞食,孤独清贫而落拓自在,迥出时伦,在物质生活极为清贫的草庵里,良宽却能容膝易安,不改其乐,也许正是他这样“不改其乐”的品质,才能成就这样一段木石奇缘。

一木、一石、一亭,这段奇缘跨越一个世纪6000公里,在今日任然“风月同天”,历史留给我们的除了可以吟唱的诗歌还有难能可贵的品质和长久的友谊,经历时间的长河,我们仍然能看到良宽大师当时对于峨眉山的向往,那么你呢?
关于这个系列的第一手信息抢鲜观看“网络研学·云游乐山”可加入 恒旅网微信公众号 获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研学,云游乐山” | 良宽诗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