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家成为孩子害怕回去的地方
018-05-15心灵感悟文︱端木婉清(端木婉清 ID:ziqingting19)
傍晚六点,我去小区服务中心取快递包裹,在警务室门口遇见儿子幼儿园时期同学朵朵。
她背着一只深蓝色的书包坐在花坛边,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两只稚嫩的手摆弄着刚刚开放的大红茶花,翻来倒去。
天色渐暗,周围也没大人陪着,担心她的安全问题,就上前问:朵朵,你放学怎么不回家啊?
她闻声抬头,用乌黑的眼睛打量,认出我后,又低下头去,一言不发。
我感觉有些不对劲,继续劝她:爸爸妈妈见不到你会担心的,快回家去吧。
谁知话音刚落,朵朵忽然流起泪来,她说:阿姨,我今天数学模拟考砸了,成绩只有65分,错了好多题目,不敢回家,爸爸妈妈会打我的。
我宽慰她说:不会的,回家和爸爸妈妈好好分析,下次争取考个好成绩就好啦,这么冷的天,坐在露天冻坏了大人才会心疼。
她说:不可能,一定会男女双打的,每一次都这样。
才知道,她是因为害怕回家,才躲着不敢回去,即便家就在几步之近,可对她来说却步步心惊。
后来,朵朵妈妈找到她,问:野丫头,为什么不上楼?都等着你吃晚饭呢?
朵朵低着头惶惶恐恐地回:妈妈,我,我害怕回家!
那一刻,我鼻子一酸。
家,原本是多么温暖的地方,是多少孩子爱的摇篮,是伴随着ta茁长成长的庇护港湾。
可什么时候开始,家变得那么可怕,成了孩子们畏惧的地方?
还是身为父母的我们天天说着要给孩子最好的富养,却从来不懂真正的包容和关怀?
原来看刘震云的书《一句顶一万句》的时候,就觉得卖豆腐的老杨把家搞得一点都不温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动不动就摆家长威风。
犹记得他的儿子杨百顺在十三岁那年的一个秋天,淋了一场雨患了伤寒发烧打摆子,不巧的是,那天早上他家里丢了一头猪,全家人都去找猪了,留下生病的他看家。
打摆子一会冷一会热,很是难受,杨百顺不一会就昏昏沉沉快晕过去了。
好在小伙伴来找他玩,激起了他的好心情,暂时忘记了不舒服。
他们走了十五里路去别的村庄玩,最后感觉到发烧厉害,又赶了十五里地回家。
家里人都回来了,猪也找回来了,但是一只羊趁其出去玩,也跑出去不知道哪里溜达去了。
老杨见儿子看家都看不好丢了羊,解下腰间皮带劈头盖脸一顿抽。
杨百顺说:爹,我发烧,难受。
但老杨照样狠狠地抽,嘴里骂着:小兔崽子,发烧还能来回跑30里地,看我不饶你!
杨百顺的头被老杨打了七八个血疙瘩,疼得满地求饶,说:我不发烧了,我去找羊。
老杨说:羊找不回来,你也别回来了!
就这样,杨百顺拖着昏重身子走出了家门。
他漫山遍野地找,还是没找到,倒是找到了几只乱跑的豺狗。
天色越来越黑,杨百顺怕黑,那时村外野地还有狼,他十分害怕,只能顺着原路回家,路边长满庄家,猫头鹰在地里叫着,杨百顺吓出一身的汗,但到了家门口,他却不敢进去,他害怕老杨的腰带又抽在他身上。
看着家里点灯了,家里人入睡,他就这样站在黑夜里,发着烧。
后来,杨百顺只能找到一打谷场,找了一草垛,战战兢兢钻进去想凑合一夜。
那一夜又冷又饿,他昏睡过去,后来,若不是路过的一剃头师傅看见,恐怕他早已性命堪忧。
丢了一只羊心疼吗?心疼!
但为了一只丢失的羊再失去一个孩子哪一个更心疼?我想谁都知道是后者。
可现实生活中,偏偏有很多父母会为了这只“羊”,情绪失控,责骂孩子,应用棍棒教育,想让孩子记住教训。
比如孩子不小心丢了一本书,弄花了一件新买的衣服,打碎了你的一个心爱花瓶,碰翻了你在喝的酒,弄脏了你刚打扫干净的屋子等等。
都很有可能被你以家长的威风训斥打骂甚至是恐吓。
其后果呢?孩子们是害怕了,畏惧于你的厉害,但家的温度和爱的粘合力也在他心里慢慢流失。
不是孩子有错打骂不得,而是这“错”要分原则、轻重,家长更应注重的是爱和教育的注入方式。
我见过有的家庭里,孩子一有点不如父母心意,就会被骂:你不要回家了,你给我滚出去,家里就你最烦,最会做错事情等等。
我也见过有的家庭里,纵然孩子再不优秀,令人头痛,父母也一直耐着性子鼓励、引导、陪伴。
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孩子,别怕、不急、慢慢来,爸爸妈妈相信你,你是最棒的,下次加油……
或许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令其心服口服的引导和朋友式的沟通,绝不是365天,让孩子每一天都害怕回家看见父母擦黑的脸和毫无温情的家。
说起这种对家对父母的害怕,泰州那位9岁男孩的遭遇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2018年的1月5号,江苏泰兴一名9岁的男孩,出门玩耍时弄丢了妈妈的手机,害怕得在雪地里嚎啕大哭。
是的,他害怕妈妈的棍棒会劈头盖脸打在他身上,他害怕妈妈的眼神会像母夜叉那样凶残可怕,他害怕妈妈的手会像钳子牢牢抓住他不放,他害怕听到皮肉因一下一下的抽打绽开的声音,他害怕那绽开的肉里血淋淋的狰狞和疼痛……
他知道,平常摔个碗,妈妈会把他绑在桌子旁打得半死,何况现在丢失的是她几年来都舍不得花钱换的手机?
所以小小的他在冰天雪地里,一寸一寸地找,找了数个小时,冻的嘴唇发紫身子发抖也没有找到,不敢回家,不敢想象踏入家门后,面对妈妈,她的雷霆之火会怎样要了他的命?
那个时候,他的心里一定都是棍子抽打的画面吧?
就连看守门卫的大爷也知道孩子害怕,出来帮他在雪地里找手机,深一脚浅一脚,为的是找一个侥幸。
最后天黑了,雪地里越来越冷,手机没找到,孩子回家。
果不其然,回家后,眼前的妈妈已经变成了一个“恶魔”,棍棒一下一下打在他身上,胶布缠绕过他的嘴,最后夺走了他幼小的生命。
后来,雪化了,手机找到了!
可这位妈妈9岁的孩子再也不会回来,留在他身上的害怕也不会消失。
那个家,爸爸常年不回家,妈妈常年以泪洗面,她是把婚姻的不幸,生活的艰辛全部发泄在了无辜的孩子身上。
这样的家,这样的父母,不光是年幼的孩子惧怕,就连成人后的我们也畏惧。
我的一个朋友阿兰上个月从新奥尔良旅行回来,就一直住在朋友的地方不曾回家。
她说:我不是不爱父母也不是不爱家,而是有时候总感觉一回家就窒息,看不完没完没了的父母吵架,听不完没完没了的攀比催婚和不满,更无法忍受家里永远冰凉无烟火气的味道。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他说: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是母亲的呼唤。
孩子们像风筝,母亲的温柔呼唤像手里的线,牵着我们找到回家的路。
一个家温暖,一家人的心温暖。
一个家有爱,一家人的心有爱。
它应该是一块温柔的海绵,吸附掉每一个人的烦恼和忧伤,挤出幸福快乐的源泉。
它应该是一个静静的港湾,为我们遮挡掉狂风暴雨的侵害。
它应该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着我们勇敢地去追求去爱去奋斗和释怀。
而作为家的核心,父母的爱,也应该像阳光和雨露一样温暖和滋润着所有“花朵”健康成长。
作者:端木婉清,专栏作者,自由撰稿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