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代谈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不解决村民收入问题,谈何振兴?
地合网
6小时前
乡村振兴是个很大的命题,笔者之前发表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观点个思考。
在系列文章的上一篇中,笔者已经就乡村振兴的七拱镇项目前期背景做过解读,今天笔者将会就七拱镇想项目初期阶段的,土地整合整治做解读,
一个地方要振兴,必须两个条件——外来资金和外来人口。
外来人口,对于现在的中国农村来讲,有点奢望。但是,将农村流失到城市的人口,想办法吸引回来,笔者觉得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但是人回来就要生存,生存就需要赚钱。而乡村振兴,要让村民赚到钱,必须要通过产业引入和产业扶持,这就需要外来、资金的注入。
资本以逐利而往,资本往农村堆积,并不能依靠政府行为,这在之前的文章已经论证过。国家光扶贫专项资金有划拨多少,效果又如何?
所以笔者以为,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要资本。资本流向靠市场。
笔者之前已经将中国乡村振兴,提炼出“人、地、钱”三要素出来。想要人和钱往农村流动,必须要依靠农村的土地。
要依靠农村的土地产生价值,开发建房子,肯定不可取。原因很简单,中国农村那么多,农村的地那么大,要盖多少房子?这么多房子盖了,又卖给谁?
对于农村土地来讲,走新农业发展道路才是正途。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拦路虎问题,目前中国的土地分配机制下,农村土地存在过于细碎、权属不清、产能低下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多山地、丘陵。本身的土地平整度就不够,还要进行多块划分,这样的土地现状,农业项目投资商怎肯进来?
所以这里,必然需要先进行土地的整合整治,确定权属后,在进行整合连片。
但是,这里有几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村民意愿的问题。
笔者在七拱项目过程中,走访了多数村民,基本梳理出村民的几点顾虑:
土地流转租金低:
以笔者切身经经历的这个地方,人均年收入只有五千多。项目之前的土地,基本进行水稻种植,极少有经济作物。一亩地,一年的流转市价约500元。以当地为例,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一户人家就几亩地,这还有一些新增人口的家庭,只有一个人份额的责任田等情况。一年流转下来不到两千,自然提不起兴趣。
流转后土地权属的担忧:
由于当地,笔者接手这个项目之时,还未进行土地确权,所以当地村民对于流转后土地权属是否依然归自己所有,心存担忧也是非常正常的。这一点,不仅在笔者历经这个项目所在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心中,都有这样的担忧存在。
流转后,对于土地质量的担忧:
由于某些经济作物,例如冬瓜、西瓜等。作物本身极为耗费土地肥力,或者作物本身产生毒素,会破坏土地酸碱度或者导致土地肥力下降。部分的农业项目,也存在着“管死不管埋”的现象。完全项目本身对于土地的破坏。为了增长、保产滥用农药及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减退、土质破坏等现象。有这样的担忧也很正常。
自身想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这一点,也无可厚非,土地是农民的根。笔者历经项目所在地,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两位年过七十的老人,老人后代均在外务工。老人自己依然坚持种地,笔者跟其交流过程中。老人家理由很朴实——我是农民,是农民就要种地,只要我还干的动,只要我还没死,我就会一直种下去。
综合以上几点,想要进行整个村庄的土地流转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事在人为,恰巧当地要进行土地确权工作。笔者所在机构,直接承接了进行土地确权的辅助工作,并提出,土地先整合整治再确权的创新性建议。
在笔者团队推动下,当地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代表,进行极广泛的论证工作后。首先进行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到村庄未来建设需要,预留了部分土地作为未来村庄扩张的宅基地规划,以将部分边远山脚的零散户集中,留足生存发展空间。以免出现多地完全不按实际规划,乱占乱建的现象。其它的土地进行全面整治。
先期进行土地平整,修建排水渠、河堤、河堰、农业设施、鱼塘驳岸、机耕道路。
再完成整治的同时,进行土地确权。期间动用笔者所属机构的无人机及航拍测绘团队,进行图纸化,明晰产权到户。颁发产权证书。
整合整治,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笔者历经项目所在地,高标准农田的改造费用,工程成本控制到六万每百亩。
笔者现在想来,都觉得是一种工程奇迹,之前,笔者写到,笔者历经项目的一公里村道的拓宽取直,施工成本仅十五万一公里。很多读者朋友觉得不可思议。笔者后续文章中,会就项目成本控制做详细解读,本篇篇幅所限,不做过多探讨。敬请期待...
1.规划布局:
在笔者团队推动下,当地政府、村集体和村民代表,进行极广泛的论证工作后。首先进行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到村庄未来建设需要,预留了部分土地作为未来村庄扩张的宅基地规划,以将部分边远山脚的零散户集中,留足生存发展空间。以免出现多地完全不按实际规划,乱占乱建的现象。
2.整合整治:
再确定规划布局后,为了提升地块利用价值,第一步就是需要进行土地整合,先将当地的高低错落不大的天地整平。这里笔者需要特别突出讲一点。部分地区的土地整合过程,完全以面子工程为主,图省事。直接推土机一马平川推平过去...水田上层60-80cm的表层水稻土是经过长期的改良形成的。非常宝贵,再笔者历经项目过程中,因有投资商出资,形成多方监管,施工过程中,先将表层水稻土进行剥离堆积,再进行场地平整。这里,笔者所属团队还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推出“围堰式”施工,再保证质量的前提,极大减少工程成本。
3.确定权属:
完成前两步,已经解决了土地的基本问题,下一步,就是要将整合整治过的土地,包产到户了。并重新确权了,这一部分工作。坦白讲,是整个项目,前期,最难协调的一部分。
土地二次承包到现在,又进行二次延保。
且农村土地依旧实现“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方针,很多人家,一家三口或者四口人,就只有一个人份额的责任田。
所以,再这一步上。笔者所属团队、村集体、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的协商、协调。
并最终得以顺利实施。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