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往事:老街的三个渡口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巴、通二河还没有公路桥,人们两河之间的来往全靠三个渡口:一是王家嘴渡口,从王家嘴通往左对岸的河滩,那里那时是县食品公司和城郊区(后改为双江区)区公所两大机构。在计划经济时代,每月每人定量供应猪肉半斤,县食品公司是最吃香的部门,当然,这条渡口线过渡的人也很多。当时撑这条线路渡船的舵工中有一个姓赵的老头和他的老太太,夫妇二人都是一脸的大麻子,人称老头为赵大麻子,右腿有些跛,他一点也不忌讳人家说他麻说他跛,反而常常拿自己的麻与跛和老婆的麻子开涮说笑话,把过渡的人逗得哈哈大笑。那两夫妇可都是非常敬业的老船工,他们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喜笑颜开的容貌至今难以忘怀!
二是唐家衙门渡口。唐家衙门愿址在如今的城南车站下面一带,七十年代以前有一长排仓库样的大房舍,下面河岸靠近何家坪流入巴河的小溪口岸头就是渡口,再往下走不远处就是原达巴公路的屯船渡口。唐家衙门渡口通往老街原百货公司下面的河岸边,这里过河的人流也很多。这个渡口不仅是县城的交通要道,也是通往尖山、岳家、六门、金龙、西兴方向的要冲。
三是龙门嘴渡口,通往老街原物资局下面的岸边。这个渡口是通往金宝、青龙、六门、大寨、响滩方向的交通要冲。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一年夏天进城办事,到龙门嘴时已近天黑,恰逢大雨后巴河洪水暴涨,渡口已封渡,只能改坐小舟渡过右侧的小河入河口处上对面河岸,步行到现在的巴河大桥南侧一带的巴河岸边,再乘坐人工横渡船过河进城,当时乘船的有5人,两个船工使劲向左上游的对岸划去,划到对岸时却被洪水冲到原县政府下面的河岸边上岸,真有些惊险!那时还没有风滩电站,巴河的水位还不很高,只要不是涨水季节,龙门嘴渡口两岸边的河滩都是石岸,是洗衣、板澡的好去处。 这三个渡口都随着社会进步和交通发展而成为过去的史实! 唐家衙门其实就是唐正恩的府第,他是清道光30年(1850)进士,曾任江苏阳澄县、陕西淳化县,陕、甘两省同考官,因父病回籍侍父,在巴州云屏书院执教三年,贤名远播,经四川布政史荐,再署陕西三元县、临潼县、白水县县令,1873年复任陕甘两省同考官,猝逝于考场。 谢谢老生姜先生介绍唐家衙门的来历!笔者以前只知道屯船码头南岸上面那一块地方名叫唐家衙门,却不知道其来历!老先生真是平昌的活档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