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失志 发表于 2013-3-23 13:05

春节的记忆

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在欢天喜地的歌唱声中,我们吃着喝着玩着进入了蛇年新春,乐享着新春的幸福,畅饮着人生的美酒。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又将为我们划上蛇年新春的句号,把蛇年春节写入记忆。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五旬,经历了五十载春秋,度过了五十个春节,但留给我春节的记忆只是各个时代具有特征意义的星星点点。
    儿时的春节是期待吃好穿好玩好的天真浪漫。我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对于春节的记忆都是七十年代了。那时的春节并不富足,并且平时经常是饿着肚子,大冬天穿的鞋子还看得到脚趾。我们总想在春节之时饱饱地吃上几天好的,穿上一身新的,玩上几天乐的。
    大概在腊月初八家里吃了腊八饭后,我们就扮着手指头倒数着过年的日子。
    在那个特殊年代,大人对于过年的准备,除了吃的就是穿的。
    对于吃来说,粮食是首当其冲的准备,其次就是肉食品的准备了。肉食品主要是猪肉和鸡鸭,有的家庭也有鱼肉和其它。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人们是不能想养多少猪就养多少猪的,也不是想养多少鸡就养多少鸡的。那是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的。因此,一般上一年春节后就要计划来年春节的养猪养鸡。到了十冬腊月,将各自家早先喂的猪催肥了之后杀了给国家交一半留下的一半或烘成腊肉或做些香肠,加上留养的一两个鸡公在大年三十杀了就算过年的美味了。
    穿的也不像现在这么容易。那个年代,计划经济条件下没钱不说,有钱也要凭票供应。记不清是没钱还是没票,有一年春节快要到了,我们大人才给我们兄弟买了一块白布找农村裁缝赶急给我们各自打了一套衣服,买回了一包蓝色染料还是我自己浇开水大人染色,急着把我们的白布衣服染了凉干赶在过年时让我们穿上了新衣服的。
    要想玩好,得把家里猪牛的草料安顿好。临到过年的前几天,腊月二十七八日,都要忙忙地上山割牛草打猪草,准备七天八天的猪牛草料才能到时耍得下来。如果没有备齐,除夕的早上都要上山打草。那时的山坡可不像现在这样茂密。到了冬天满山遍野都是一片荒凉。要备上七八天牛草猪草可是要费功夫的了。有时为了割一把牛草跑到别人柴山还要冒被人夺去背篓的风险。
    除夕这天,大人早早地煮肉和打扫卫生。到了11点过钟,各家各户卫生搞好春联贴好,年庆的气氛就出来了。鞭炮响起,也就开始了中午的团年饭。那时农村的年饭,家家户户大同小异,猪肉为主打、鸡鸭鱼肉为配合。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也是要喝酒的,但那时大都是农村的散酒。
    由于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那时过年那天是要饱餐一顿的。饭后,大人们可能打打扑克,我们小孩子可能去跳房跳绳滚铁环之类。
    那时没有电没有电视更没有春节联欢晚会。晚饭后,各家早早地围坐柴火旁摆谈一年来的得失。我们家小时的除夕夜都是不好过的。从大到小都要围坐在一起,给父母亲汇报这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对于上学的人,自然要问到学习成绩。对于我那从事过教书职业的父亲来说,我们一字一句在他那里都是不好过关的,在我心目中,他甚至有点威严的味道。我记得,有一年,我学习成绩有一学科没有考好,我自作聪明自认为巧妙地在通知书上把这一学科的6字改成8字,尽管我自己觉得痕迹不明显,这哪能蒙得了他,从“用心不正”、“撒谎日白”、到“弄虚作假”等对我进行了一番认真的教育,搞得我眼泪直流还不能哼出声来,只是因为只有柴火的光线没人能看到我的表情。
    七八十年代,尽管各家各户都不是很富有,但那时过年的传统味很浓,亲情很浓。到了初一初二各家各户有女嫁出去的人家,嫁出去了的都要回到娘家走人户。一个院子的叔父母都要对他们进行招待。我家父亲在他弟兄中为最小,所以每年春节我叔父家的已经出嫁的堂姐带着堂姐夫们回到娘家我的父母都要单独请他们吃个饭,即使各家各户都要安排他们时间排不过来,也要在别人家请客时给他们加上几个好菜或者给他们煮个醪糟汤圆和鸡蛋给他们过个午(两餐饭之间的点心),才能过得去。
    在那个年代,人们过着穷怕了的日子向往着幸福,初一的天是不能扫地的,怕把财运扫出去了;并且这天天不亮还要早早地起来到水井挑水,希望挑来来年好运。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我的春节基本上是在云南边防部队度过的。这个年代的春节我的印象大都是作战和战备。从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始到1991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越两国领导人举行高级会晤宣布“中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两国关系缓和。这10多年间,正是我在中越边境部队服役时间,我先后在老山、八里河东山和扣林山阵地过过春节。前线枪炮声不断,给春节蒙上了一层战事的浓烟。
    当兵的最初两年,我在扣林山阵地,那时刚上阵地,生活物资不能正常保障。很难有新鲜蔬菜,很难保证正常生活。很多时候吃的是罐头干粮和钢板式的压缩干菜。照明点的是蜡烛。信息也闭塞,收音机声音都是断断续续的。春节前盼望收到一封家书就是最大的奢望了。除夕那天也是各自端着饭还要坚守在哨位上。如果阵地上没有枪炮声,或许能听到阵地下边边民稀疏的鞭炮声,这提示着春节已经来临。
    在这样的情况下守着阵地就是守着国家的尊严!
    后来,我边防部队对越作战的事迹传遍全国。“牺牲我一个,幸福亿万人”的老山精神被国人称颂。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市都要组织慰问团到边疆慰问。中秋国庆元旦春节,源源不断的慰问团和慰问品到了边防。那时,从国家的到省市的县级的慰问团的演出我们见过很多。我至今还记得李谷一等民俗歌唱家和我们联欢的情景,彭丽嫒等军旅歌唱家在阵地上面对面为我们演唱的情景,这些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士气。
    在前线阵地过年,通常是一个班围坐在一起,连队统一伙食的各班把饭菜打回来一起吃,各班或者各哨位为伙食单位的各班各哨位各自安排,但都有传统的猪肉鸡肉之类的,只是不准喝烈酒,可以有限制的喝香槟。对于一个连队在一起的自然连队首长要讲几句温暖的话,对于一个哨位独立生活的至少班长要来到战士中间一起苦中寻乐,特别对于新战士要让他们感觉到部队的温暖。战事紧张的年代,特殊岗位的战士,照样是轮换着吃饭。尽管战事后期,两国关系逐渐好了,作战对面的“兄弟”也“体贴”地在春节期间,停止了枪声,但对于军人,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的。
    九十年代后期至2000年以后,我的春节都是在地方县城度过的。九十年代后期我从部队转业回到老家县城,每年的春节都很放松自在的度过。这些年国家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物资极大地丰富,生活已经不再困难,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准。在春节,对于物资要啥有啥。只要有钱,市场上都能买到。过春节人们除了吃好喝好还要玩好。不少在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家庭,爆竹礼花都是要买充足的,有的家里从除夕要放到正月十五。
    而我们大家庭,在2008年前的十多二十年都是在我大哥家中过除夕。因为我大哥身体不好。所以,每年除夕的上午一家老小二十多人,都要忙着步行到距县城三公里外的大哥家中。团年饭时,几兄弟先敬父母,再相互勉励,一番酒兴下来,已是午后时分,再聊聊这一年的工作生活,又准备晚饭。早早地吃过,又忙着回到各自小家,和中央电视台的新年联欢晚会同喜同乐。直到2009年春节前大哥生病节后逝去,以后的春节才有了改变。
    2011年春节前母亲生病,我们在喜庆与担忧中度过了一个情绪混杂的春节,喜庆的气氛还是没有赶走我们担忧的阴云,春节不久81岁的母亲没有期待她82岁的生日就“远去”。
    2012年的春节,为了弥补母亲“远去”留下的寂寞,父亲出钱叫我们兄弟在他家轮流煮饭天天过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过了一个团聚时间最长的春节。
    今年春节,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到处反铺张反浪费,我们家也倡议过一个“节俭、实在、温馨”的春节。一大家人在我们小家过除夕后,自由式地多形式的或在家或在外聚一餐也就算是各自尽到心意了。正月初七,差不多各小家都请完了客聚完了餐。该上班的该上学的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开始了新的一年。
    日历翻过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各自过了元宵节,就只有盼来年春节了。
    春节就这样一年一年地来,一年一年地去,小孩在欢乐中成长,大人在亲情中安享。春节留给我们各自不同的记忆,也使我们在记忆中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弥加珍贵的亲情友情。但愿以后的春节留给我们更多更美好的记忆!

levix.cn 发表于 2013-3-23 16:47

只有罗卜干与老腊肉的扑鼻香气在,弥散在爆响后的浓浓火药味里,不知他们总不喜欢安静,一定要乍响宣示一种豪迈?

fglive 发表于 2013-3-23 17:26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http://www.mala.cn/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http://www.mala.cn/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http://www.mala.cn/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http://www.mala.cn/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我行我速 发表于 2013-3-23 19:41

首先向越战老兵致敬!

岁月如歌,最怀念的还是以前过年的\'火龙\'哦。还有年三十晚上的电影、那才叫闹热呀,几百人坐在一起看安逸惨了!

wwwfu80com 发表于 2013-3-23 19:48

关注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节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