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立克a 发表于 2018-3-8 13:14

筷子也是个疾病“传染源”,世卫组织证实这种癌症与它相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仁心妙手
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5125089-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筷子也是个疾病“传染源”,世卫组织证实这种癌症与它相关2018-03-07 06:05:00 凤凰网


原标题:筷子也是个疾病“传染源”,世卫组织证实这种癌症与它相关与其说饮食习惯决定健康,不如说饮食文化影响健康。因为除了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吃也与之息息相关。如果不注意,我们日常使用的筷子,就可能成为感染疾病的源头之一。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安华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教授吴开春有些病,从“筷”入在众多材质中,木质或竹质筷子以结实、轻便的优势,成为多数国人的首选。但同时,这也为我们的卫生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竹木质筷子在使用早期外表光滑,易清洗,不易滋生细菌,但随使用次数增多,被磨损后就会越来越难清洁彻底,成为细菌生长的温床。清洗不彻底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等致病菌,可借由筷子传播,造成感染患病。一般认为,普通木质一次性筷子容易含菌超标。南昌大学不久前针对某高校食堂提供的公共循环筷子和一次性筷子做的调查发现,两种筷子均被检测出含有大肠杆菌和霉菌,但一次性筷子的检出率更高,且所含菌落数远高于循环筷子。家用筷子同样难让人安心。辽宁省人民医院微生物室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家庭使用2年的木质筷子含菌落数为每平方厘米16.3个,超过了临床规定的用品表面细菌群落数合格值;使用近2个月的金属筷子,所含菌落数仅为每平方厘米0.7个。研究人员表示,使用期限过长是导致菌落数超标的重要原因,而筷子材质、清洗及消毒方法也会直接影响筷子的卫生状况。轻引不适,久可诱癌多数经碗筷传播的致病菌会引发急性肠胃反应,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幽门螺杆菌却与它们不同,其严重危害体现在远期。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今年1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再次强调,非贲门胃癌在美国50岁以下人群中出现上升趋势。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流行病学与遗传学司玛丽亚•康斯坦萨•卡马戈博士解释说,其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每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该细菌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最好的载体之一,无论是共用筷子或相互夹菜,都可能交叉感染。若使用的筷子上残留下幽门螺杆菌,被感染几率也会大大提高。体检时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其实很多没有明显的上腹部症状,少部分人会表现出较轻症状,如腹胀、上腹隐痛、恶心、口臭等,较严重的是出现炎症并慢慢恶化。2017年5月19日,《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正式发布(下文简称“共识”)。该文件提出,目前已确定的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包括:非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在以上所有提到的疾病中,胃癌是最易让人谈之色变的一个。但吴开春强调,绝大多数胃癌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损害胃黏膜后,从炎症到癌变的过程可能是: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若能早期根除,可降低肠型胃癌发生风险,甚至完全消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治疗如今,人们对幽门螺杆菌的重视程度已大幅提高,很多单位也将13C或14C呼气试验加入员工体检项目,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于是,又有一系列问题随之产生。感染了但没症状,要治疗吗?《共识》认为,在没症状的情况下,如是14岁以下少年儿童或70岁以上老人,通常不推荐治疗,其他年龄可根据自我意愿选择。因为治疗使用的抗生素会对老年人、幼年儿童和体质较差者的胃肠道微生态造成影响,或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等的风险。但若检查发现已有溃疡或较严重胃部炎症,建议治疗,并综合考虑老人服药和身体状况。治疗能不能做到根除?一般认为,采用目前推荐的四联方案,治疗10~14天,幽门螺杆菌有效根除率可达到80%~90%。即便初次治疗失败,也可通过换药进行补救,获得根除机会。会不会复发感染?治疗后再次感染的几率是存在的,但并不高。数据显示,治疗后每年约5%再感染,随着相隔时间的增长,再感染几率也会有所提高。若复发感染,及时规范治疗即可。这样清洗给筷子“消毒”细菌繁殖有其规律性,明白其中的“奥秘”,有助于做好预防。            包括幽门螺杆菌在内的不少细菌都能附着在用过的碗筷上,特别是使用较久、已有沟壑划痕的竹木筷子,在略潮湿的状态下,更易造成细菌繁殖。在合适的环境下,细菌繁殖速度大约是20分钟增加1倍,因此餐具使用后必须尽快清洗彻底,以免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发肠道系统感染。洗洁精有清除饭菜油污的作用,也能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菌生长环境,但不是杀菌剂。相对而言,使用开水煮沸筷子,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为绝大多数细菌都不能在8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清洗后,将筷子头向上,放在筷子笼中,自然风干即可。必须提醒的是,若不能保证洗碗布的清洁,不建议用其将筷子擦干;筷子笼也应经常用热水清洗并晾干,尽可能降低细菌生存繁殖的风险。竹木筷使用半年或一年后最好更换。西方人习惯分餐、用公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外出就餐,我们不妨学习他们,尽量分餐,多用公筷,有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有条件的家庭,每人可以有自己专属的筷子,不共用,减少感染风险。若家里已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须进行分餐,以防感染。












战立克a 发表于 2018-3-8 13:16

很多久治不愈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病,多与筷子的不正确使用、清洗、保存有关!
家庭进餐也应该改变或摒弃传统的合餐制,改为分餐制或公筷制,有胃病或其他有可能通过合餐进食传染之疾病患者的家庭,更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筷子应参照此文正确清洗、消毒灭菌、正确保存、定期更换,竹、木质筷子一般三个月更换一次。
此文开头说得很对:“与其说饮食习惯决定健康,不如说饮食文化影响健康。因为除了吃什么、怎么吃,用什么吃也与之息息相关。如果不注意,我们日常使用的筷子,就可能成为感染疾病的源头之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筷子也是个疾病“传染源”,世卫组织证实这种癌症与它相关